傳承非遺技藝,,桂花坪黨群“香”約端午“粽”話文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徐玲)“越過千年時光,,筆墨里的最上游是汨羅江,是《離騷》是《九章》是《漁父》……”今日上午,,長沙市天心區(qū)桂花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之“濃情端午送清風·黨群共建話文明”最美系列表彰活動,300余名居民群眾共聚一堂,,體驗端午佳節(jié)傳統文化的魅力,。
現場,金桂社區(qū)的小朋友們身著精致的漢服,,深情地朗誦《端午童謠》,。誦讀、歌舞,、書法等一出出精心編排的節(jié)目輪番上演,,引得現場掌聲連連。藝術表演者們將濃濃的端午韻味搬上了舞臺,,而文化志愿者們同樣將傳統習俗帶到了居民身邊,,巧制香囊、干花團扇,、粽子DIY,、手繪臉譜四個非遺技藝體驗專區(qū)讓人們流連忘返。大小朋友們通過“沉浸式”體驗打卡端午傳統習俗,,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粽”享其中樂趣。
包粽子環(huán)節(jié)正式開始。現場早已準備好糯米,、粽葉,、粽繩、紅棗,、臘肉等材料,,還有“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鄧小春現場教學如何包粽子。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剪粽葉,、拌餡料、包粽子,、煮粽子,,一時間粽葉舞動,麻繩穿梭……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有的居民動作麻利優(yōu)美,,轉眼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展現在手中,;有的居民沒有經驗,一步一步慢慢地學,,倒也能“包”出一個粽子來,。鄧小春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會包粽子了,,街道應該多組織這類活動,,讓老年人發(fā)揮余熱,也能讓年輕人多接觸傳統文化,,挺好的,!”
來到志愿服務集市,,現場也精彩連連十分熱鬧,“金姐桂哥”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如“滿天星”閃耀在政策宣傳,、愛心義剪,、愛心義診等志愿服務攤點。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金桂社區(qū)涌現了一大批可親可敬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他們入戶排查宣傳、把好小區(qū)的防線關口,,構筑了群防群控,、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線。社區(qū)書記周京京向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最美門店頒發(fā)證書,、獎牌,感謝他們在疫情防控中的無私奉獻,。
那邊包粽場地熱鬧非凡,,這邊的詩詞尋寶活動也不遑多讓。活動準備了若干張愛國詩詞卡片藏在書屋內,,參加群眾需要盡快找出卡片并對出下半句便可領取一份小禮品,。“請問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下一句是,?”“吾將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下一句?”“后天下之樂而樂,!”眾多群眾耳熟能詳的愛國詩詞被一一對上,,大家既重溫了古詩詞,又在這個節(jié)日活動里感受到了濃濃的家國情懷與奮進力量,!
“我們將繼續(xù)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一平臺,,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打造'南城之心,、宜美桂花'”?!惫鸹ㄆ航值拦の瘯浿茆曇氏騾⒓踊顒拥娜罕姵兄Z,。近年來,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積極開展政策理論宣講,,打造了“桂花講堂”“桂花學堂”等一批宣講品牌,,結合“一街一品”工作要求,成立“宜美桂花宣講團”,,將政治理論,、發(fā)展形勢、民生政策,、文明新風等宣講內容遍地開花,;整合調動轄區(qū)資源,新建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基地,,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圈;積極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僅今年3月份防疫期間街道招募的民間志愿者達500余人,。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