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劉峰
■楊衛(wèi)
面對劉峰的畫,可能會有許多觀眾看不懂,,認為既無形象,又無美感,,怎么能叫藝術呢,?其實,這是一種認知的偏見,。曾有人問過畢加索:“你的畫怎么看不懂?。俊碑吋铀髡f:“你聽過鳥叫嗎,?”問話的人回答:“聽過,。”畢加索反問道:“那你聽得懂嗎,?”這段對話道出了現(xiàn)代藝術的基本形態(tài),。藝術發(fā)展到當代社會以后,所要解決的問題,,早已不是讓人如何去看懂,,而是教人怎么去看。所以,,視覺革命與媒介創(chuàng)新成為現(xiàn)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趨勢,,也就不足為奇了。歸結起來,,這都是為了拓展藝術的邊界,,或者反過來說,是為了重新定義什么是藝術,,徹底改變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劉峰就是這樣一位執(zhí)著于形式探索,,且不按牌理出牌的藝術家。
其實,,劉峰是地道的學院派出身,。早在1981年,他就考取了湖南師大美術系,,受過嚴格的繪畫訓練,,也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不過,劉峰不是一個循序漸進,、按步就班的人,,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驅使他打破學院的條條框框,不斷在藝術中尋找突破,?;蛟S,這是源于他作為長沙人的某種“靈泛”性格,,但從更大的角度上看,,還是得益于時代的影響與塑造。
在劉峰學畫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思想解放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旋律,給了劉峰這一代藝術家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自我意識,;同時,,外來文化的涌入,也打開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視野,。所以,劉峰走上繪畫之路,,一開始就迷戀上了現(xiàn)代藝術。
1985年,,劉峰從湖南師范大學畢業(yè)后,,主動申請到西藏去支教。這是一個出人意料之舉,,要知道當時的西藏還是人煙罕至,,不僅高原氣候難熬,而且信息閉塞,,貧窮落后,,其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無不令人畏懼,望而卻步,。然而,,作為大學畢業(yè)生的劉峰,卻要主動申請去如此艱苦的地方工作,,可見其性格中有極為特立獨行的一面,,也可見他吃苦耐勞的程度。應該說,,西藏的工作與生活經(jīng)歷,,為劉峰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后來在繪畫上獨辟蹊徑,喜歡一個人關起門來探索自己的風格,,大概都是源于在西藏生活與工作時,,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自己跟自己對話的習慣吧。
劉峰在西藏支教了整整12年,,那12年他是怎么過來的,?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很少有人知道,,劉峰也守口如瓶,較少跟人提及,。不過,,有一個變化卻是顯而易見,那就是劉峰從西藏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長沙以后,,便愈加固執(zhí)和倔強了,,不僅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且藝術語言也脫去俗套和濁氣,,有了一種高遠的情懷與純凈的氣質,。我認為,這些變化都應該是跟西藏有關,。
我認識劉峰很晚,,大概是2015年年底。此時的劉峰已經(jīng)回到長沙多年,,并且成家育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不過,,劉峰始終沒有放棄藝術創(chuàng)作,,照顧家庭之余畫了大量的油畫作品。我認識他時,,他正準備操辦一個個人畫展,,當時,我特別驚訝于長沙還有劉峰這樣的藝術家,。因為他深居簡出,,很少拋頭露面,故而,,外界知道劉峰的人不多,。然而,他的藝術卻并沒有因此而掉隊落伍,,相反,,他的繪畫觀念很前衛(wèi),,作品也很當代,完全可以與世界當代藝術潮流接軌,。這讓我非常詫異,,真正感受到了民間有高手。所以,,經(jīng)朋友引薦之后,,我便欣然接受了為劉峰策劃展覽的要求。
2016年1月,,我在湖南國畫館為劉峰策劃了他平生的第一個個展,,題為“孤行一意——劉峰畫展”。我想,,無論是對于劉峰的藝術,,還是對于他的人生,用“孤行一意”來形容,,都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或許,,劉峰在自己的繪畫中所要彰顯的,,正是這種孤行己見、率性而為的個性吧,。
果然,,展覽帶來的各種效應,并沒有影響到劉峰,。這之后,,他又跟以前一樣,回歸于畫室,,閉門卻掃,開始了自己新的繪畫探索,。由此,,我也就更為深入地認識了劉峰,發(fā)現(xiàn)了他那率性,、純真和略帶俏皮的外表里面,,滲入骨髓的清高、自傲與卓逸不群,。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