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大圍山的頑石
■田芳
這個時節(jié),大圍山的杜鵑花自然是熱門話題,,去一趟大圍山,,朋友圈里不發(fā)幾張杜鵑花的盛放之景,都會被人驚問,,哪怕只拍了一兩張,,友人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點個贊。大圍山的杜鵑花自然是美的,,如綿似緞,,像焰媲霞;立于怒放的花叢,,人面紅花相映,,放眼漫山的花簇,心中涌起江山如畫的感嘆,。杜鵑花如五月精靈,,煥發(fā)了大圍山的勃勃生機。但我惜這些精靈迅集也迅散,,賞景之時陡然感嘆眼前這極盛的美景只幾日的時光,,于是有一絲絲不舍的愁緒在心底纏繞。我喜歡大圍山的杜鵑花,,不想要那一絲絲的愁情,,何以解憂?大圍山的頑石,。
頑者,,頑皮也。
大圍山的石頭多數(shù)身形巨,、胖,,卻不失頑皮的性格,它們沒有拒人千里的冰冷,,有的是想與之親近的溫情,。圓圓的巨石滾于山頂、山腰或山澗,當前有一個詞叫“萌萌噠”,,正可以形容之,。“五指石”立于山頂,,雖經(jīng)風(fēng)蝕霜侵,,卻并無凌厲之姿,通身長圓飽滿,,是有日月精華的滋養(yǎng)吧,。山腰的圓石或滾于松杉間,或傍在竹藤腳,,不知先有石還是先有萬千竹木,。在我看來山澗的頑石是最淘氣的孩子:這些“孩子”戲水溪中,一會兒讓歡歌的溪水濺你一身清涼,;一會兒拈幾朵野花掛在耳邊引著蝶兒翻飛,,讓你忍不住跳過水澗去摘那幾朵其實平凡的小花;一會兒它又引一群細細的小魚小蝦在胸前親逐,,令你驚叫著急急地伸手去捧,,縱然多半是空手而歸,但那喜悅卻是孩童時才有的純真……
頑者,,頑強也,。
大圍山的石頭雖然頑皮,卻不膚淺,,如金庸小說中的老頑童——老頑童雖然頑劣,,卻也是進過皇宮,與皇妃談過愛的,,是能雙手互搏術(shù),,能打空明拳的。大圍山頑石的前世有著不朽的傳奇,,今生更是盛懷著令人崇敬的精神氣質(zhì),。
大圍山的石頭來自冰川。行進在大圍山中,,立于一顆顆頑石前,你很容易發(fā)問:這些神奇的石頭來自哪里,?他們怎么就到了大圍山,?地質(zhì)學(xué)告訴人們,是百萬年前冰川的漂移造就了他們,。原來大圍山的頑石之所以讓人戀戀不舍,,是因為它來自鴻蒙。仿仿佛佛間,你會認為它們就是傳說中的三生石,,世間萬物的起源都裝在它碩大的身軀里,;迷迷蒙蒙時,你又想起《冰河世紀》里小松鼠對一顆橡果的追尋引發(fā)了大陸板塊的碰撞與斷裂,,于是大圍山的頑石誕生了,。在一切歸于沉寂后,這些冰川時代的產(chǎn)物愛上了大圍山這塊土地,。在這里它們見證了千萬年的地球滄桑,,伸出手觸碰它們,閉上眼仿佛能穿越時空,,進入冰河時代的無邊無涯,。
不同尋常的前世造就了大圍山頑石頑強堅毅的今生。大圍山的頑石沒有怪誕的外表,,沒有目空一切的霸氣,,有的是沉穩(wěn)的氣度和執(zhí)著的初心。你看那塊“壯士石”,,方方正正穩(wěn)穩(wěn)立于溪邊,,不就是一個豪氣干云天的中華漢子么?你再看那塊“中流砥柱”石,,橫跨河谷,,挺直的脊梁、堅硬的腰身,,支撐著其無所動搖的毅志,。刑天、荊軻,、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狼牙山五壯士……大圍山的頑石幻化出一個個硬漢,。你再看那塊如閃電劈開的“試劍石”,我更愿意叫它霹靂石,,看到這塊石頭,,毛澤東那首《西江月·秋收起義》“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飶]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nóng)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立馬躍入腦海,。
如果說杜鵑花是賦予了大圍山美麗的外形,,那么頑石鑄就了大圍山的精神,它們是大圍山不朽的骨骼,。大圍山的杜鵑是適合發(fā)朋友圈的,,大圍山的頑石卻可以銘記心底。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