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骨笛
劉慶邦
上中學時,,我參加過學校的宣傳隊。我不是樂隊的伴奏者,,也不表演樂器獨奏的節(jié)目,,卻大著膽子跟母親要錢,,買了一支橫笛,。橫笛是用竹子做成的,熟黃的竹管上纏有幾道漆黑的絲線,像是一件藝術品,,很是喜人,。我用竹笛學會了吹奏第一首曲子《東方紅》之后,又陸續(xù)學會了好幾首曲子,。從少年到青年,,從吹柳笛到吹竹笛,,竹笛猶如我所擁有的第一件奢侈品,,我對竹笛愛不釋手,。在校園里,,我曾和老師及同學們照過一張合影,那是我在中學期間留下的唯一一張黑白合影照片,。在照片上,,我手里拿的就是那支竹笛。我看來看去,,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拿什么東西,,只有我拿著那支道具般的竹笛,似乎顯得有些造作,,有些冒充高雅,,還有些顯擺,但也表明我對竹笛確實很喜愛,。
笛子的種類其實很多,,后來我又看見過木笛、瓷笛,、銅笛、銀笛,、玉笛等,,卻從沒有看見過骨笛。年已過古稀,,我不但沒見過骨笛,,連骨笛這個名詞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甚至連聽說都沒聽說過,。2025年清明節(jié)前夕,,中原大地的麥苗正在展葉,到處一派綠汪汪的,。金黃色的油菜花和粉紅的桃花點綴其間,,為生機勃勃的大平原增添了明麗的色彩。就是在這春和景明的大好時節(jié),,我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賈湖村的賈湖遺址博物館,,第一次聽說骨笛,第一次見到骨笛,,并第一次聽到動人心魄的骨笛的笛聲,。
博物館第一個展館的彩色展板上,醒目地列出了賈湖遺址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11項世界最早文化遺產(chǎn),。館內(nèi)還展示了龜甲契刻,、鼎形器皿,、綠松石飾,、建房蓋屋、馴化家畜,、制作陶器、栽種水稻,、結網(wǎng)捕魚,、紡紗織布、釀造果酒等生活痕跡,。當然,,最重要的、最令人驚嘆的文物是八九千年前就已存在的骨笛,。每座博物館都會有一兩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那些文物往往會被講解員說成是鎮(zhèn)館之寶。而賈湖遺址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無疑非骨笛莫屬。
在一方透明玻璃展柜里,,兩支并排斜放著的骨笛完美無缺,、潔白如玉,不能不讓我感到驚奇,。試想,,如果是普通的人骨或獸骨,經(jīng)過數(shù)千年地底的腐化,,可能會腐朽如酥,,并化成泥土,變得不可尋覓,。骨笛為何經(jīng)歷歲月的長期考驗,,還如此完好呢?我注意到,,骨笛除了發(fā)白,還微微有些發(fā)棕,,這又是為什么呢,?不難想象,每一件骨笛制成后,,骨笛的主人會不斷把玩,,反復吹奏。久而久之,,骨笛的表面就有了光滑的類似玻璃質(zhì)的包漿,如同裹上一層耐腐蝕的保護層,。任何包漿的形成,,里面必定包含有物件主人的汗?jié)n、血液,,還有時間和心靈,,所以才能和歷史共存,供后人一睹它當年的風采,。
骨笛為豎笛,,笛管上下的直徑并不一致,兩端粗一些,,中間稍細一些。講解員介紹,,骨笛是幾千年前采用白鶴翅膀上的翅骨制成的,。賈湖地處黃淮海地區(qū),河流縱橫,,水源充沛,,很適合大型鳥類鶴的棲息和繁衍。
截至目前,,從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已達45支,。大部分骨笛被送到各地博物館展出,在賈湖遺址博物館展出的只有兩支,。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每座墓葬里出土的骨笛一般都是兩支,。經(jīng)音樂專家測音研究,,兩支骨笛從表面形狀看并無差別,但它們的音準卻不盡相同,,一支音準高一些,,另一支稍微低一些。音準高的骨笛被專家命名為乾笛,,也就是雄笛,。音準稍低的骨笛被命名為坤笛,也就是雌笛,。這表明,,在我國古代的音樂文化中,可能已經(jīng)有了男女同行和男女之別,。
欣賞骨笛的過程中,,不免要想象一下骨笛的制作過程。在我想來,,每一支巧奪天工的骨笛,制作過程都異常艱難,。須知,,賈湖骨笛產(chǎn)生的時代還處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當時還沒有冶金技術,,沒有任何金屬工具可供使用,。而一些用石頭做成的石斧、石刀,、石錘等,,都比較粗糙、笨重,,只適合砍伐,、收割,、破殼等農(nóng)活兒,。加工骨笛是一種相當精細的技術活兒,用什么樣的工具才能加工骨笛呢,?別無選擇,,只能用骨頭工具,,以骨對骨,,以骨刻骨,才能完成對骨笛的加工工作,。我在博物館的展柜里看到了骨刀,、骨標、骨錐,、骨針等工具,。骨錐尖尖的,,鋒芒畢露的樣子,。骨針很細,據(jù)說針鼻只能穿過一根頭發(fā)絲,。毋庸置疑,,加工骨笛,,只能用骨制工具。賈湖人用骨刀對鶴的翅骨進行切割,,再用骨錐把骨管打通,,并在骨管上鉆出音孔。所有的加工過程都非常緩慢,,需要日復一日、一絲一點地精準用功,。這需要多么高超的智慧,、頑強的耐力、堅定的信念,,同時還需要一種信仰般力量的支持,。它起碼表明,我們的中華先民很早就不只滿足于經(jīng)濟活動和物質(zhì)生活,,還有文化活動和精神生活,,不滿足于有吃有穿,還開始了對抽象的藝術的追求,。
在賈湖幾百座墓葬群里,不是每座墓葬里都有骨笛,,只有在少數(shù)的墓穴里才陪葬有骨笛,。專家研究認為,凡發(fā)現(xiàn)有骨笛的墓葬,,規(guī)制都比較高,,墓主應該是部落頭領或巫師一樣的人物,骨笛是人物身份的象征,。骨笛不僅有樂器的功能,,更多表現(xiàn)為法器的功能,。不僅有娛樂的作用,更多發(fā)揮的是祭祀的作用,。在賈湖出土的還有一種用龜殼裝小石子制成的龜鈴,,在祭祀儀式中與骨笛配套使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龜鈴像是打擊樂器,如同現(xiàn)在的沙錘,,骨笛為吹奏樂器,兩者在同一節(jié)奏下相輔相成,,和先民們一起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雨祭雪,,熱烈而隆重,,那是一種何等激動人心的場面!
上述種種,,還不足以說明骨笛的神奇,。骨笛的最神奇之處,在于其上所開的7個音孔,,和用骨笛所吹奏出的完美的七聲音階,。這是人類音樂文明發(fā)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對于全世界音樂藝術的起源,,有著深遠的確定性的意義,。以前音樂界認為,七聲音階是從外國傳到我國的,骨笛以雄辯的事實證明,在中國出土的骨笛,,是人類最早的音樂文明源頭之一。
通過視頻,我聽到了上海的一位音樂教授用七孔骨笛吹奏的曲子《梁祝》,那如幽如怨,、如泣如訴的旋律,聽得我心潮起伏,,幾乎眼濕,。這就是我們的先人在八九千年前所制造的骨笛,這就是用七孔骨笛所吹奏的動人情腸的樂曲,它讓我們思接千古,,情動萬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音樂文化中得到情感上的溝通和共鳴。
忽然想起,,我也很愛吹笛子,,不知能不能把骨笛試吹一下,。我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知道,為了更好地保護骨笛這樣國寶級的文物,,不是誰想吹就能吹的,。
雖然我沒能吹到骨笛,但神奇的骨笛和用骨笛所吹奏的優(yōu)美旋律,,已永遠留在我心中。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