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丨當“拉美味道”遇上“中國機遇”——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揚帆遠航
1月24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第七屆峰會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應拉共體輪值主席國阿根廷總統(tǒng)費爾南德斯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峰會作視頻致辭,,強調中方一貫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一體化進程,,高度重視發(fā)展同拉共體關系,將拉共體視為鞏固發(fā)展中國家團結,、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伙伴,。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和拉美地區(qū)國家領導人共同宣布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開辟了中拉整體合作的新途徑,。8年多來,歷經國際風云變幻,,中拉關系始終蓬勃發(fā)展,。在元首外交引領下,,新時代平等、互利,、創(chuàng)新、開放,、惠民的中拉關系不斷深化,,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承載美好夢想,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多米尼克當地時間1月21日,中國已是農歷大年初一,。在中國-多米尼克現代農業(yè)中心,,中國農業(yè)專家鳳歡剪下火龍果枝條,作為種苗送給當地的農民們,。
火龍果在當地的試種非常成功,,已成為該中心重點推廣的經濟作物之一。中心還計劃對當地農戶進行集中培訓,,提供更多技術服務,,幫助更多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多米尼克是以農業(yè)為重要產業(yè)的加勒比島國。然而,,受制于農業(yè)生產技術,,蔬果品種多年來較為匱乏、產量不穩(wěn),。中多農業(yè)技術合作項目正式啟動后,,來自中國的專家團隊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成功推廣了大棚育苗,、立體栽培等28項技術,,大大豐富了當地人的餐桌,也讓農民收入穩(wěn)步增加,。
中國農業(yè)技術和優(yōu)質果蔬品種踏上加勒比海島的同時,,越來越多樣的拉美農產品源源不斷涌入中國市場,。前不久閉幕的第五屆進博會上,巴西阿薩伊果凍干粉,、阿根廷葡萄酒,、哥倫比亞巧克力等拉美優(yōu)質產品紛紛亮相。眾多拉美企業(yè)來到進博會,,期待在中國打開新的廣闊市場,。
春節(jié)期間,,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烏拉圭牛肉等成為中國電商平臺上的搶手年貨,,厄瓜多爾玫瑰、哥倫比亞繡球在“花城”廣州熱銷,,成為當地購買年宵花的上乘之選,,為人們帶來融融春意。
消費回暖,,中拉貿易往來迎來“小高潮”,。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貿易總額再創(chuàng)新高,,達4857.90億美元,,連續(xù)第二年突破4500億美元,較2021年漲幅超過7%,。
從中國百姓品嘗“拉美味道”到拉美企業(yè)分享“中國機遇”,,中拉務實合作給雙方的萬千家庭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讓兩個相距遙遠的大陸跨越山海阻隔,,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同樣是農歷大年初一,阿根廷“基塞”水電站項目中方技術員熊勇峰打開圖紙,,與當地工程師商討工程進度,。項目現場,水壩和圍堰已經成型,,水電站基坑施工正穩(wěn)步推進,。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對阿根廷進行國事訪問,。其間,,中阿簽署了“基塞”水電站項目融資協(xié)議,標志著這個阿根廷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這個位于世界最南端的水電站,,是阿根廷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夢想,。水電站建成后,年均發(fā)電量預計可達49.5億千瓦時,,可滿足150萬戶阿根廷家庭日常用電,,甚至可向鄰國出口。同時,,每年可為阿根廷節(jié)省近11億美元的油氣進口開支,。
“基塞”水電站項目是中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縮影。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震后重建的厄瓜多爾曼塔國際機場,,讓曼塔重新“起飛”與世界聯(lián)通,;貫穿巴西南北的“電力高速公路”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解決了2200多萬巴西人電力短缺問題,;阿根廷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為北部產糧區(qū)農民降低了物流成本……
截至目前,21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個個互聯(lián)互通項目相繼竣工交付,,正是中拉共謀發(fā)展、攜手逐夢的生動寫照,。
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愛德華多·雷加拉多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力推動了中拉關系發(fā)展。中國在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而拉美地區(qū)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也為中拉關系注入了新動力,。
1月24日,在位于墨西哥中部城市特斯科科市的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專家何心堯在實驗室內整理著來自中國的小麥種質材料,。
據統(tǒng)計,中國已為這座農作物多樣性倉庫提供了上千份小麥種質資源,。雙方合作育成的13個玉米新品種在尼泊爾等國家種植,,助力當地糧食增產增收。2016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獲得了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心主任布拉姆·戈瓦爾茨認為,與中國的技術合作是攜手促進世界糧食安全的范例之一,。他說:“我們與中國科學家合作,,一同研發(fā)更節(jié)水,、抗病、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玉米和小麥,,在提高產能的同時減少污染,,這不僅能幫助中國提升糧食安全,也為世界帶來更多糧食保障,?!?/p>
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新時代中拉關系中,,“創(chuàng)新”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
近年來,,中拉深入,、廣泛、包容的科技創(chuàng)新合作不斷走實,。面對新冠疫情,,中國同巴西、智利等國開展疫苗聯(lián)合生產和藥物研發(fā)合作,,共筑免疫屏障,,守護中拉人民生命健康。
仰望星空,,中阿共建的阿根廷深空站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投入使用,,為“嫦娥四號”“天問一號”等執(zhí)行任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與巴西聯(lián)合研制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為兩國空間技術合作提供更多手段,;中智天文聯(lián)合研究中心掛牌運行,共同開展天文觀測研究和天文技術方法研究,。
阿根廷社會學家馬塞洛·羅德里格斯認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期待今后中拉能通過中國—拉共體論壇等多邊平臺開展更多交流與合作,,增益共同福祉,。
正如拉美諺語所說,“真正的朋友能夠從世界的另一頭觸及到你的心靈”,。面向未來,,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拉將繼續(xù)攜手同行,,不斷增進友誼,,深化合作,推動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