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國寶”進校園,!炭河里青銅博物館一年接待觀眾50萬人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喻曉輝)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寧鄉(xiāng)市炭河里青銅博物館圍繞國際博物館日“多元和包容”主題,,開展了“文物進校園”特色宣傳活動,。
當日,15名訓練有素的講解員走進黃材鎮(zhèn)中心小學等學校,,為孩子們講授西周歷史和青銅文化知識,,將“十大傳世國寶”之一四羊方尊、商周青銅器人面紋方鼎,、商代晚期酒器獸面紋巨型銅瓿(bù),、商代銅鐃中體量最大的銅鐃象紋大銅鐃(náo),、商代酒器獸面紋提梁卣(yǒu)和商代酒具獸面紋銅觚(gū)等國家文物瑰寶的歷史娓娓道來,讓中小學生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即可了解西周歷史和青銅文物知識,,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5月15日至5月22日也是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在這段時間里,,寧鄉(xiāng)市炭河里青銅博物館除增加人工講解場次外,,還精心策劃了編鐘舞表演和宣傳展板展示等特色宣傳活動。
編鐘舞表演由博物館的講解員在博物館內舉行演出,在5月17日至5月19日三天,,每天表演兩場。據了解,,自3月以來,,博物館將編鐘舞進行了升級,不但保留了原版的精髓,,更將商周時期的文化背景與當地文化特色相融合,,加入了篇章式結構的編排,提升了舞蹈動作設計,,豐富了舞蹈內容等,,期待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目前,,寧鄉(xiāng)市已形成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類別多樣化,、舉辦主體多元化的博物館發(fā)展格局,,博物館的研究、展示,、教育和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2019年,,寧鄉(xiāng)市炭河里青銅博物館共接待觀眾50萬人次,,免費講解2000場次,舉行編鐘舞表演200余場,。
【作者:李廣軍】 【編輯:張日】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