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上書寫論文,!湖南這名大學教師助力葡萄擴產千倍丨全家福家國情②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斌 實習生 申瀟軼
自述
我叫石雪暉,,1949年正月出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70歲了,。我是一位大學教師,,就職于湖南農業(yè)大學,同時也是湖南省葡萄協(xié)會的榮譽會長,。我這大半輩子都在從事農業(yè)科技工作,,主要是和葡萄打交道,培育和推廣葡萄優(yōu)良品種,。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在多方努力下,湖南省的葡萄種植面積從區(qū)區(qū)幾百畝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近60萬畝,,擴大了近千倍,。這些年,我見證了湖南農業(yè)農村的變化,,見證了偉大祖國的發(fā)展成就,。
刻苦鉆研碩果累累 腳踏實地做學術
因為小時候家里條件不是很好,石雪暉屬于“可教育好子女”,,所以她早早地就進入農場工作,,減輕家里負擔,后因表現(xiàn)良好,,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被推薦讀本科,,通過考試升至湖南農業(yè)大學,。“那個時候念書其實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我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很幸運,,并且我念的是果蔬專業(yè),和我的興趣愛好一致?!?/p>
1976年石雪暉本科畢業(yè),,就留校任職。但是她留校任職的的過程中,,卻并不是那么順利,。“一開始我其實不太想做老師的,?!笔熣f,“我個子不高,,黑板最上面的那一排都寫不到,。”但是,,在學校的鼓勵下,,石雪暉留了下來,開始了自己大學教師的職業(yè)生涯,。
“越教書,,就越會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了解得很少,每一個學科都是一個龐大的學問系統(tǒng),,我需要學習,。”石雪暉說,。機會也很快就來了,,1987年,石雪暉等到了一個公派去日本做訪問學者的機會,,為了把握住這個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石雪暉還專門去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日語,。
在日本,,她每個周末都不休息,騎著自行車去住地附近的果園,,學習那邊的果蔬種植知識,。每個周末,大學還會組織同學們去學校的實習基地實習,,這個活動是自發(fā)的,,但石雪暉每周都會去,只要是學校實習基地有的果蔬,,她全部都掌握了它們的種植知識,?!叭毡镜膱@藝技術比我們先進太多了,現(xiàn)在也是,?!笔淌诟袊@道。所以她在日本的每一刻都不放松,,牢牢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學習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從日本回來后,,她把在日本學習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并且重點研究葡萄種植技術。因為湖南年降水量大,,且晝夜溫差小,,高溫高濕氣候易導致葡萄多病、果實著色差,、口味不佳,,所以從原則上來說,湖南是不適合種植葡萄的,。為了讓葡萄能在湖南扎根,,她做了很多研究,引進多個品種,,針對不同品種的不同生長問題,,她研究出了適合湖南本土的避雨栽培、葡萄套袋,、疏花疏果等十大無公害栽培配套技術,。
近年來,石教授在澧縣主持建設了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300畝的實驗基地,。“論文是要在實踐中得來的,,我的成果全部都在大地上,。”石雪暉說,。
石雪暉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她的“柑橘、葡萄,、草莓抗逆性生理機制研究”獲得1999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葡萄引種及高效無公害栽培配套技術研究”獲得2003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研究“湘釀一號”葡萄品種,,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求回報退而不休,,殫精竭慮服務農民創(chuàng)收
“我們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笔熣f。她與葡萄結緣,,也是為了農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種名為“提子”的水果進入市場,,每斤能賣幾十元,,她就想,如果農民朋友們能種點這些,,那能幫他們掙不少錢啊,。就這樣,她開始了對葡萄的研究,。
她在澧縣開設試驗田,,推廣種植葡萄,澧縣葡萄種植面積從之前的幾畝發(fā)展到現(xiàn)在5萬畝,,目前澧縣種植“陽光玫瑰”葡萄品種,,這個品種每斤可賣三十多元?!皩嶒灣晒荒苤皇且黄撐?、一個獎項,而是要能切實地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實驗成果要能轉化為經(jīng)濟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石雪暉說,。
這些年,,她走遍三湘四水,深入田間,,手把手教農民種葡萄,。她的手機里存滿了農民朋友的號碼,只要農民有問題,,她馬上想辦法解決,。2007年,,石雪暉在寧鄉(xiāng)縣關山村擔任科技特派員,指導當?shù)剞r民栽種葡萄,。該開始上課的時候,,因為農戶們多數(shù)是剛接觸葡萄,并且沒有收成的話政府有補償,,所以普遍積極性不高,,為了說服農戶們種植葡萄,讓農民了解葡萄的經(jīng)濟效益,,她特地選擇一家農戶,,親自帶領他去選苗,教他種植,,第二年就有了不錯的收成,。其他的農戶看到葡萄能有這樣好的收益,都開始認認真真地種起了葡萄,,上課也不再“開小差”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人民教師,,石雪暉堅持為“三農服務”,,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她認為,,一位好的老師,要做到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者兼顧,她也這樣要求自己,,多年來一直踐行著這一準則,。為了更好地服務果農,2014年,,她牽頭成立了湖南省葡萄協(xié)會,,目的是“讓果農們有個家?!?/p>
“作為一位農業(yè)工作者,,我真的是見證了這么多年來我們國家農業(yè)的發(fā)展?!笔熣f,,剛開始研究、推廣葡萄種植是為了讓農民提高產量,,講究越多越好,。而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果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現(xiàn)在更注重控產提質,、提高產值,,通過剪去多余果實的方法讓葡萄長得更甜更漂亮,商品價值更高,。長沙縣某戶農民僅有一畝七分地,在石雪暉的指導下控產提質,,果實每斤賣30元,,一年凈掙7萬元。
多年來,,石雪暉專注事業(yè),,一心為農民朋友服務,自己的女兒都很難顧得上帶,,一會兒寄放在老家,,一會兒寄放在姨媽家。現(xiàn)在女兒同樣成為了湖南農業(yè)大學的老師,,也有了自己的女兒,,她再忙再累也很少將女兒讓外婆帶——“因為有心理陰影了?!笔煹呐畠盒χf,。
“我現(xiàn)在雖然退休了,但沒閑著,?!笔熮垡晦刍ò椎念^發(fā),“過幾天還要去武岡縣講課,,教那邊的農民朋友種葡萄呢,。”
家國感悟
我很榮幸能夠與祖國同歲,,這些年能和祖國一起努力,,一起成長。是黨和人民培養(yǎng)了我,,我求學也好,、工作也好,都離不開我身后的黨,、身邊的人的支持與陪伴,,沒有我的老師、家人,、同事們的關照和鼓勵,,我不會有這么好的發(fā)展,。所以我要盡我所能,把我所學全部都貢獻出來,,轉化為實際效益,,回報黨、回報社會,。
這些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在一步步地變強。我現(xiàn)在仍能記得很小的時候,,家里連飯都吃不飽,,哪個小朋友能有1毛的零花錢都稀罕得不得了,而現(xiàn)在,,我們早就走過了“要吃飽”的那個階段,,現(xiàn)在都開始追求“吃好”。我也還記得年輕的時候去益陽千山紅農場,,來回要一整天的時間,,往往是披著晨曦去,頂著星光回,,現(xiàn)在只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國家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艱苦奮斗中走到今天,。即使到今天,我們也仍要堅持奮斗,,居安思危,,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希望國家更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石雪暉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