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 長沙和平解放!
點擊進入→H5 | 穿越70年,!鐮刀妹帶你重歷長沙和平解放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周游)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軍夜間從東屯渡出發(fā),,經(jīng)五里牌,,進入小吳門,,舉行入城儀式,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古城長沙由此翻開全新篇章,。
1949年8月5日晚,人民解放軍138師威武雄壯的隊伍從東屯渡出發(fā),,經(jīng)五里牌,、二里牌,從小吳門進城,,經(jīng)中山路,、黃興路行進。兩旁歡迎的人群歡欣鼓舞,,揮舞歡迎旗幟,,鞭炮齊鳴,掌聲雷動,,人民群眾無不從內(nèi)心釋放解放的喜悅,。兩萬面紅旗飄揚在長沙上空,,游行盛況一直延續(xù)到次日凌晨2時,,解放軍部隊從城南路,、南大路陸續(xù)出城。
早在當天下午5時左右,,包括23個單位5萬多人的隊伍,,就匯聚在協(xié)操坪(今湖南人民體育場),整隊之后,,以“迎解聯(lián)”(長沙市各屆迎接解放聯(lián)合會)主席團為先導,,浩浩蕩蕩地向東屯渡前進,迎接解放軍,。
“迎解聯(lián)”的同志用湖南省電訊局的背包式報話機聯(lián)絡(luò),,互通沿途情況,大家情緒十分熱烈又秩序井然,。其他的群眾隊伍,,不到晚7時,即爭先恐后向市區(qū)道路兩邊集合,,等候解放軍,。接近晚上8時,長沙市區(qū)街頭沿人行道兩旁,,聚集的群眾已有10萬人以上,。當時的一位記者寫道:“歌聲激蕩在高空,半圓的月亮也為這人間空前的驚天動地的場面而大放光芒,?!?/p>
晚上8時許,138師讓該師文工團先行,,18只軍號先導,,花木園藝業(yè)公會用松枝和石榴葉編織成一條彩龍,燈光映照,,宛如萬丈金光,。此時,湖南大學,、克強學院,、郵匯局、婦聯(lián)等單位的20多輛大卡車組成車隊,,掛著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由小吳門,,進中山路,,轉(zhuǎn)蔡鍔路,折向解放路,直走黃興路,,輪番在市區(qū)宣傳,。
與此同時,在東屯渡,,“迎解聯(lián)”主席代表會見了138師解沛然司令員,、任昌輝副司令員和政治部主任王波等,“迎解聯(lián)”代表向解放軍代表獻鮮花后,,相偕向長沙市區(qū)進發(fā),。隊伍的前頭是秧歌隊,其次是“迎解聯(lián)”主席團,,再就是解放軍行列,。解放軍部隊有步兵、炮兵,、騎兵等,,他們威武雄壯,紀律嚴明,。之后的隊伍,,是群眾隊伍。解放軍的隊伍于晚上10時后到達五里牌,。五里牌,、中心點、新軍路,、韭菜園等道路兩側(cè),,有文藝區(qū)的萬余群眾歡迎解放軍入城。晚上11時左右,,解放軍隊伍正式從小吳門進入老長沙城區(qū),,這里有省立一中、明德,、周南等中學的留校同學及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入城,。解放軍沿著中山路、黃興路行進,,沿途群眾夾道歡迎,。最后解放軍經(jīng)過南門口,沿著城南路,、南大路行進,,在南大十字路出城。人民解放軍經(jīng)過的地方,,沿途鞭炮聲,、歌唱聲,,縱情的歡笑和響亮的口號,響徹云霄,。據(jù)長沙各校校史記載,,當時小吳門、八角亭,、司門口是歡迎解放軍最為熱情的重要地段,長郡中學留校的全體同學排著隊伍站在司門口,,第一師范學生站在長郡學生對面,,兩校學生互相拉歌,熱烈歡呼,,不少人唱啞了喉嚨,。當晚,歡迎解放軍入城的人群在次日凌晨2時才慢慢散去,。但長沙城內(nèi)有不少街區(qū),,狂歡的人群通宵達旦唱歌跳舞,表達他們對長沙和平解放的狂喜,。
游行結(jié)束后,,長沙城內(nèi)一些同志又接受了另一項任務(wù),分別帶領(lǐng)進城的解放軍住宿,。138師的主要宿營地在韭菜園衡湘中學校園(今湘一芙蓉中學),。清水塘的省立一中(原校址在今市一中對面)的同學回校時已是次日凌晨3時,此時一個營的解放軍部隊露營在學校外面的坪里,,省立一中學生馬上讓出宿舍安排解放軍住宿,。長沙市南區(qū)小教互助會安排了解放軍的一個排住宿在南門口附近的鰲山、資遠小學(后改名里仁坡小學)校園內(nèi),。
追憶
那個八月五日 幾多家國故事
顧慶豐
1949年8月5日,,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清晨,,一道電訊劃破了長沙的黎明,。它是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湖南國民黨軍政要員向人民通電起義的復電:“毅然脫離偽府,,參加人民解放事業(yè),,大義昭著,薄海同欽,。南望湘云,,謹致祝賀?!边@道電訊,,給長沙帶來了和平,,也令五十萬長沙市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和自己的城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這個天地的前一天,,8月4日,,城里飄的還是青天白日旗,各崗位站的還是口嚼檳榔的國民黨警察,。僅一個晚上,,全變了:兩萬面紅旗飄揚在長沙上空,映紅了古城長沙的每一個角落,;十萬條彩色標語,,貼滿了長沙的街頭巷尾,鼓舞著每一個長沙市民,。昨天的一切,,無蹤無影;今天的一切,,煥然一新,。
晚上八點,在小吳門扎起的彩色門樓下,,長沙人民為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兩輛紅旗飄揚的大卡車,載著吹奏著雄壯的解放軍軍歌的軍樂隊,,從小吳門先行入城,。接著是解放軍第46軍第138師的全體號兵,為全師的先導隊伍,,走在最前面,。軍號齊鳴,軍歌嘹亮,,浩浩蕩蕩,,在長沙市民的夾道歡迎下,進入市區(qū),。
這一天,,在所有經(jīng)歷過的老長沙的心里,顯得是那樣的長,,尤其是把它和這一天的過去和后來相連接后,。
這一天,學宮街內(nèi)的一戶人家,,年過七旬的楊老夫人向振熙,,正守著一張相片,,悲喜交加地垂淚。相片是她女兒與兩個孩子的合影,,即楊開慧和她與毛澤東的兩個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楊開慧作為毛澤東的妻子,犧牲于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烈士的哥哥楊開智先生守在楊老夫人身旁,,這一天他也是百感交集。他提筆向毛澤東寫信,,告之家中情況,,并打聽外甥岸英、岸青和女兒楊展的下落,。在北平正日理萬機指揮解放軍作戰(zhàn)并籌備成立新中國的毛澤東,接信后當即回信:
楊開智先生:
來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賀,。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學習,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兒于八年前在華北抗日戰(zhàn)爭中光榮地為國犧牲。她是數(shù)百萬犧牲者之一,,你們不必悲痛,。……
毛澤東
八月十日
同樣是這一天,,受伯父彭德懷安排和囑咐的中央警衛(wèi)團軍官彭啟超,,趕到了長沙,他要尋找十八年來一直牽動著毛澤東和彭德懷心事的黃公略烈士的妻子劉玉英和女兒黃歲新,。彭啟超幾經(jīng)周折,,終于在長沙找到了她們母女。
還是在這一天,,離長沙三十里外的長沙縣東山鎮(zhèn)瀏陽河東岸的蘿卜沖(今黃興鎮(zhèn)光達村),,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農(nóng)民,叫許子貴,。他看到一支隊伍沿瀏陽河堤向長沙行進,,有人告訴他,這是共產(chǎn)黨指揮的軍隊,?!肮伯a(chǎn)黨……”,,這勾起了一個藏在他心底二十年的念頭: 尋找兒子許德華。許德華是他的五伢子,,是共產(chǎn)黨員,。1928年逃離長沙后,就一直沒有下落,。如今長沙都解放了,,怎么還不回家,沒有下落哩,?這一天開始,,他就天天到東山鎮(zhèn)的一家茶館聽探消息。二十多天后,,他終于從茶館的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張相片,相片是附在蘭州解放的一篇報道上,。相片上的一個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人們告訴他,這是解放軍第二兵團司令許光達,,在給蘭州軍民講話,。許子貴左看右看,越看越覺得這個人像是他的五伢子許德華,。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報紙,,就興沖沖地走進了長沙城,,找到長沙軍管會,找他的五伢子,。軍管會主任是人稱肖滿伢子的長沙伢子肖勁光,,他雖然認識許光達,但他不知道許光達是不是老農(nóng)要找的五伢子許德華,。于是他趕緊安頓好老農(nóng),,并急電中央軍委核實。不久,,軍委來電,,許光達確系許德華,在家小名五伢子,,是這位農(nóng)民的兒子,。
記錄
解放軍入城式唯一照片出自這位攝影師之手
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軍進入長沙,,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對于我們城市這重要的一幕,,不少親歷者留下了文字的記錄,,而游振鑫, 這位后來的《長沙晚報》記者,,在1949年8月5日的夜晚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紅旗遍地,,激動人心”的重要時刻。
近日,,記者在長沙市東二環(huán)高橋旁的一幢宿舍找到了用相機記錄下長沙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游振鑫,。游振鑫老人今年已滿88歲,他的兒子游淦告訴我們,,老人近年來記憶力退化得十分嚴重,。我們向游振鑫詢問了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軍138師進駐長沙舉行入城式當天的情形,游振鑫卻記得很清楚,。
游振鑫說,,1949年8月5日,作為中山路影塘人像攝影社攝影師的他,,在解放軍入城式那個特別熱鬧的晚上,,一直守在又一村中岳樓茶樓前等待進入長沙城的人民解放軍隊伍的到來,。游振鑫記得當天夜晚,,長沙城內(nèi)燈火通明,天上的月亮也特別明亮,,解放軍從小吳門進城后,,城內(nèi)鞭炮聲、鑼鼓聲,、歡呼聲轟鳴,,長沙城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紅旗招展,,解放軍隊伍走到中岳樓前,,游振鑫迅速按下相機的快門,拍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瞬,。因為當時使用相機的人較少,,而且解放軍進城又在晚上,人們?nèi)硇臍g喜地投入迎接解放軍入城的熱潮之中,,游振鑫老人的這張照片成為長沙這座城市翻開歷史新篇章的最重要記錄之一,,這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記錄1949年8月5日解放軍入城式的唯一一張珍貴照片。
游振鑫告訴我們,,凡是記錄新長沙歷史的資料,,幾乎無一不用到這張照片,。1989年,湖南,、長沙和平解放40周年,,在湖南省首屆新聞攝影展中,游振鑫憑這張解放軍入城式的照片榮獲金獎,。然而,,這張赫赫有名的照片因為近年來有些編印書籍者不重視版權(quán),雖被廣泛使用,,但很少有人署上攝影師游振鑫的名字,。
除了這張長沙和平解放時解放軍入城式的照片外,新長沙成立之初,,不少重要的照片均為游振鑫拍攝,。
游振鑫記得,長沙和平解放后,,新的長沙市政府成立,,第一任市長為閻子祥。當年閻子祥欣賞游振鑫的攝影水平,,每次出門巡視新長沙的城市建設(shè),,總不會忘記喚上游振鑫坐上他的吉普車一起去拍照。閻市長對游振鑫說,,請小游幫忙記錄下長沙城是怎樣從“四戰(zhàn)一火”的摧殘下重新建設(shè)起來的,,新長沙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應(yīng)當記錄,請小游為以后的人們留下這座城市的最新的變化,、最美好的記憶,。游振鑫一直牢記著閻市長的話,上世紀50年代初,,長沙從五一路的建設(shè)到1951年引入自來水等“五大建設(shè)”,,游振鑫均有拍攝。1956年《長沙日報》(《長沙晚報》前身)創(chuàng)刊,,游振鑫從長沙市政府調(diào)入長沙日報社,,專門從事攝影工作。此后,,在長沙湘江大橋(今橘子洲大橋)的建設(shè),、火車新站的建設(shè)等事件中,游振鑫均是重要拍攝者,。上世紀80年代初,,游振鑫調(diào)入《湖南畫報》繼續(xù)他的攝影生涯。
近日記者在游振鑫家中采訪時,除了1949年8月5日的解放軍入城式照片外,,游振鑫又翻出了一大摞1949年和平解放前后他所拍攝的珍貴歷史照片,。對于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游振鑫老先生有著最純潔最美好的記憶,,他向我們說,,當年拍攝解放軍進城照片時,他才剛滿18歲,,轉(zhuǎn)眼間,,他現(xiàn)在已滿88歲了。
守護
長沙和平解放前夕 小分隊三次入城摸探
老兵王甸彬講述肅特清匪往事
1949年8月5日,,一支浩浩蕩蕩的解放軍隊伍從東屯渡渡口進城,,城中百姓歡欣鼓舞,盛況空前,,長沙和平解放,,自此翻開嶄新歷史篇章。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有一支神秘的隊伍曾在背后默默守護,與敵特展開殊死較量,,為長沙和平解放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長沙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經(jīng)多方尋訪,,找到了93歲高齡的湘江大隊成員,、市公安局原局長王甸彬,為我們還原了長沙和平解放背后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從長城部隊到湘江大隊
“我1942年參加抗日游擊戰(zhàn)爭,,1945年入黨,?!比竹R一生的王甸彬回憶,1948年秋,,在冀東地區(qū)工作的他接到支援東北的通知,,隨部隊參與接管錦州,隨后又南下入關(guān),,進入北平和天津,。兩個多月后,上級命令再次傳來,,要求南下湖南,,部隊番號也由入關(guān)時的“長城部隊”改為“湘江大隊”。湘江大隊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105部湘江大隊”,這是接管長沙的省市領(lǐng)導機關(guān)和公安隊的統(tǒng)一番號,。
1949年5月,,湘江大隊到達河南開封整訓?!爱敃r已經(jīng)確定接管長沙市,,在開封定好了領(lǐng)導班子,所以第一屆中共長沙市委和市政府是在開封成立的,?!蓖醯楸蚧貞洠瑐刹觳块L艾群領(lǐng)著他們4人先于大部隊前往南京,。原來,,國民黨軍、警,、憲,、特的總部都在南京,南京解放后,,華東局社會部掌握了一大批檔案資料,,其中就包括湖南省會長沙敵特組織概況,尤其是軍統(tǒng)湖南工作站(簡稱“湘站”),、中統(tǒng)湖南工作室(簡稱“湘室”)的情況,。7月,王甸彬所屬的第四野戰(zhàn)軍105部湘江大隊四大隊三中隊(南下公安隊)到達長沙東郊,,駐扎在圣和中學(現(xiàn)長沙縣一中),。
4人偵察隊三入長沙城
雖然已經(jīng)查閱了檔案資料,但長沙城內(nèi)社會秩序怎樣,,敵特情況究竟如何,,仍有待查清。于是,,艾群,、丁維克、王甸彬和田振東組成的4人偵察小分隊在長沙解放前夕三次入城摸探情況,。
“我們有一位重要情報關(guān)系人叫做劉彥勛,,他當時以醫(yī)生的公開身份作掩護,在中正路也就是現(xiàn)在的解放路開診所,,為我軍提供情報,。”經(jīng)過偽裝,,王甸彬和隊友們進入長沙城內(nèi),,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并制定了《省會警察局等情況及接收方案》。
“我們進入長沙城除了偵察敵情,,還有一項重要任務(wù),,就是與當時的湖南省會警察局局長劉人爵談判,要求他配合行動,?!蓖醯楸蚧貞洠敃r劉人爵已經(jīng)率領(lǐng)省會警察局警察起義,。經(jīng)過溝通,,劉人爵答應(yīng)接受南下公安隊提出的省會公安局移交方案。
長沙解放不久,,市公安局偵察到國民黨將派出特務(wù)暗殺劉人爵,,為了保護他,特派公安大隊一位排長住在瀏正街128號劉公館予以武裝警衛(wèi),?!暗上У氖牵瑒⑷司粽`以為這是對他的監(jiān)視和不信任,,向軍管會領(lǐng)導反映,,我們不得不撤除了武裝警衛(wèi)?!辈痪?,特務(wù)尋機暗殺了劉人爵。時隔70載,,王甸彬仍然為此感到遺憾,。
10天152名敵特分子自首
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但大量潛伏的敵特組織和反革命地下武裝破壞活動十分囂張,。湖南省公安廳、長沙市公安局和解放軍138師保衛(wèi)科聯(lián)手承擔肅特清匪的艱巨任務(wù),。當年9月20日,,長沙市軍管會及市公安局先后發(fā)布《關(guān)于收繳槍支、電臺的布告》和《關(guān)于國民黨特務(wù)分子必須自首登記的布告》,。強調(diào)“主動自首從寬,、立功者獎勵,、抗拒者嚴懲”,,敵特分子不得不作出抉擇。王甸彬回憶,,受到布告震懾,,短短10天,就有152名特務(wù)分子前來自首登記,同時交出電臺,、手槍,、密碼等特務(wù)活動工具。
與主動自首的相比,,圍殲負隅頑抗敵特分子的行動更顯驚心動魄,。其中最令王甸彬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兩次與反革命地下武裝的正面較量。一次是一伙敵特分子盤踞在河西望城坡一帶,,獲知情報后,,王甸彬與于光茂等隊友帶著解放軍的一個加強排戰(zhàn)士一同前往圍殲。王甸彬還記得:“我們幾個公安干部雖然每人都帶著一把手槍,,但有兩人還不會打槍,,臨上陣前由我教他們使用。當時那個反革命地下武裝規(guī)模很大,,要不是警衛(wèi)排戰(zhàn)士一色的沖鋒槍震懾住了敵人,,我們幾個人還很難制服敵人?!钡诙问撬筒刈鍌刹靻T哈達兩人闖進設(shè)在南門口某醬園內(nèi)的敵特分子地下指揮部,,“匪徒還沒反應(yīng)過來時,我們已繳了他們的槍,,生擒4人,。”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