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銘的“行軍書” | 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⑤(音頻)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
中央和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第二批主題教育號令聲一響,長沙市各級黨委(黨組)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主題教育已經(jīng)全面鋪排,。
初心源于信仰,使命呼喚擔當,。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途中,,無數(shù)革命英烈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共產(chǎn)黨人的信念與忠誠,踐行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讓我們通過革命英烈震撼人心的“十一書”,,聆聽他們以身許黨的感人故事。
“如果瑞勤真要等我,,則我對她有幾點要求:一要讀書,;二要革命;三不要纏腳,?!?/strong>在江西蘆溪縣盧德銘烈士陵園,仍然保存著關(guān)于他南征北戰(zhàn)之余寫給家人信件中的一些片斷,。一封封“行軍書”,,既彰顯著這位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和赤子情懷,也表達出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親情的渴望,,今天讀來依然讓人為之動容,。
盧德銘,1905年生,,四川自貢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yè)生,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東征和北伐中沖鋒陷陣,、屢建奇功,,成為葉挺麾下著名青年戰(zhàn)將。攻占武昌后,,他受命組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武昌警衛(wèi)團,,并擔任團長,,將這支部隊改造成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勁旅,。1927年9月,盧德銘奉中央指令,,率部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毛澤東任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秋收起義部隊總指揮,。盧德銘成為毛澤東革命軍事生涯的第一個軍事搭檔,。
盧德銘對革命始終懷抱一腔熱忱和執(zhí)著。1925年2月參加東征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后,,年僅20歲的盧德銘,,在家書中這樣寫道:“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變了,我們組織了學生軍去討伐他,,現(xiàn)在已把陳逆驅(qū)逐到東江去了,,我們打敗了敵人,我心里很高興,?!?/strong>
血與火的考驗,讓盧德銘信仰更加堅定,。1926年汀泗橋戰(zhàn)斗,,葉挺獨立團的共產(chǎn)黨員、營長曹淵犧牲,,他極度悲痛地告訴家人:“這場戰(zhàn)役殲滅很多敵人,,但是我們的傷亡也不少。我們的營長曹淵同志也在這次戰(zhàn)役中犧牲了,。當他受了重傷時,,我去扶著他,他向我說,,德銘同志,,我已無救了,請你不要管我,。為了革命,,你帶著同志們沖啊!”這次戰(zhàn)斗成為北伐進軍的重要一戰(zhàn),,也成為盧德銘軍事生涯的重要一戰(zhàn),。
艱苦卓絕的斗爭,讓他感受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1926年10月攻下武昌城后,,他在“行軍書”中感慨地說:“我們這次北伐,有這樣的順利進軍,,全靠群眾的支持,。自廣州出發(fā)以來,沿途都有老百姓給我們做向?qū)?,并主動給我們搬運子彈等輜重,。”
對家人的思念,,也讓人們看到鐵血英雄的似水柔情,。他在一封家書中直言:“我不是不懷念家庭,其實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兒等,。在夢中我曾發(fā)囈語,,呼喊權(quán)一(盧德銘的大侄子)、少南(盧德銘的小侄子),。醒來時同志們笑我說,,參謀長還在思鄉(xiāng)呢!”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情的渴望,,洋溢著對親人的思念,。
1927年4月,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屠殺,。為了避免連累家人,盧德銘寫了最后一封家書,。信中寫道:“現(xiàn)因時局轉(zhuǎn)變,,為了不連累家庭,今后我暫時不寄家書,,你們也不要來信,,我沒有錢寄回來。”讓人震撼的是,,這位堂堂國民革命軍的團長,,居然對補貼家用無能為力。
1927年9月25日,,在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途中,,為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盧德銘僅帶一連兵力在萍鄉(xiāng)蘆溪山口巖一帶阻擊敵人,不幸遭子彈穿胸,,成為井岡山斗爭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lǐng),。傳諸后世的一封封“行軍書”,成為其一生輝煌與榮光的寶貴歷史見證,。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