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 英雄故里話小康
【中國故事】
湖南省長沙縣福臨鋪,,鑲嵌在神奇巍峨的影珠山下的一顆綠色明珠,。
福臨鋪,,英雄后衛(wèi)師,、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故鄉(xiāng),。
仲夏時節(jié),,天藍氣爽,明媚的陽光灑滿廣闊鄉(xiāng)野,,黑色的柏油路面跳躍著絢爛的光斑,。走在去福臨鋪的平坦村路上,放眼四周,,綠泛田疇,花開庭院,,鳥飛叢林,,渠水清悠,鴨戲池塘,。這幅充滿蓬勃生機的山村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懷著敬仰之情,,我來到矗立著陳樹湘雕塑的文化廣場,。我看到一群從省城專程過來的參觀者列隊向陳樹湘烈士的雕塑獻花籃,鞠躬致敬之后,,又步伐整齊地走進陳樹湘烈士事跡陳列館,。我也和大家一起,站在陳列室的展板前,,一邊靜靜地聽講解,,一邊仔細地觀看展板上書寫的內(nèi)容:陳樹湘,,原名陳樹春,生于1905年初,。幼年喪母,,9歲就隨父逃荒到長沙城,靠種菜,、養(yǎng)豬,、幫廚為生。因常去清水塘挑水送菜,,有緣結識了毛澤東,,受其影響走上革命道路。他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接著跟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上井岡山和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1934年12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戰(zhàn)略轉移,,紅34師負責掩護中央紅軍渡江。時任紅34師師長陳樹湘帶領6000余名指戰(zhàn)員與數(shù)萬敵軍浴血奮戰(zhàn),,以幾乎全軍覆滅的代價完成了掩護任務,。陳樹湘在突圍中不幸被俘,他寧死不屈,,掏腹斷腸,,壯烈犧牲,在29歲的青春年華實現(xiàn)了他“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鏗鏘誓言,。
目睹陳列室展出的革命歷史文獻,、英雄遺物、悲壯照片,,我心潮起伏,,熱淚盈眶。身邊的一切喧鬧聲響都悄然消失,,只有一片深沉的寧靜裹著我的思緒悠悠飛向室外的天空,,飄向田垅的縱橫阡陌、山邊的彎曲小路,、老屋前的清水湖塘,。我在尋覓英雄少年時代的苦難足跡,遙望寒冷的長夜,,影珠山巔初露的朦朧曙光,。
陪我參觀的福臨鋪社區(qū)書記黃龍,,雖然經(jīng)常和來自四面八方的黨員、群眾,、中小學生一起瞻仰陳樹湘烈士的雕塑,,這次依然和我一樣,眼眶也盈滿淚光,。我知道,,作為老鄉(xiāng),他和陳樹湘出生在同一塊土地上,,他深深知道,,陳樹湘是家鄉(xiāng)人民的無上榮耀和自豪。只有繼承弘揚英雄的精神,,把英雄家鄉(xiāng)建設好,,讓父老鄉(xiāng)親過上好日子,才對得起英雄,。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到陳樹湘“斷腸明志”的英雄壯舉和不朽精神,,令在座的共和國將領感動不已,。消息傳到福臨鋪,黃龍又激動又振奮,。
在瞻仰陳樹湘故居時,,黃龍書記又給我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他告訴我,,小時候陳樹湘家里窮得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只能跟父親住在打工人家的雜屋里,。當聽到縣里要給陳樹湘烈士建故居時,,老村民馮金國就主動捐出了他爺爺當年購買的房子。
我在故居里久久徘徊,,看到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前來瞻仰英雄故居。他們虔誠地仔細端詳著故居中陳列的農(nóng)用工具,,陳樹湘穿過的紅軍軍裝,、使用過的刀槍以及他帶領戰(zhàn)士沖鋒陷陣的照片和圖畫。這一件件實物,、圖片,,讓參觀者真切地感受到英雄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堅定信念和獻身精神,。
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莊嚴選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追求,。但信仰如燈塔,初心似火炬,,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信仰光芒永遠不滅,靈魂堅守永遠不變,。
漫步在福臨鋪這片多彩的畫卷里,,我看到了社區(qū)黨支部帶領村民興辦的苗木基地、綠色種植基地,、家庭農(nóng)場,。登上國家AAA景區(qū)影珠山,俯瞰福臨鋪全貌,,田園成格,,水渠如帶,綠樹排行,,新樓錯落,。在這里,我品嘗到了小康生活的甜美溫馨,,更看到了英雄家鄉(xiāng)人民弘揚陳樹湘精神,,打造集群式紅色旅游教育基地,振興鄉(xiāng)村,、發(fā)展縣域經(jīng)濟的新模式,。
馮順奇是福臨鋪最引人注目的民營企業(yè)家。他就是為烈士故居捐房的老村民馮金國的兒子,,受父親影響,,有著崇尚英雄的特殊情結。他懷著“紅色內(nèi)心,、綠色回饋”的理念,,捐資按當年農(nóng)村土屋風貌,修舊如舊,,建好了陳樹湘故居,,還了英雄一個家。同時,,他深深懂得該怎樣繼承英雄遺志,,為福臨鋪建設全面小康作貢獻。他的企業(yè),,解決了村上近300人的就業(yè)大事,。
我來到距離福臨鋪不遠的天華山,,實地考察了馮順奇開辦的采石廠,看到了熱氣騰騰的生產(chǎn)場面和工人們異常辛苦的勞動環(huán)境,。眼前的情景,,立即使我想到城市的高樓大廈、寬廣的高速公路,、橫跨大江大河的橋梁和繁華喧騰的海港碼頭,,哪一樣巨大的建筑工程,哪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能少得了細石碎砂,?在這個石塵紛飛、機器轟鳴,、鐵塔高聳,、傳送帶飛旋、汽車疾馳的采石工地,,我看到了一種平凡而崇高的精神光芒,,在晶瑩的石子上閃閃發(fā)亮。
采訪中,,我了解到福臨鋪原有精準扶貧立卡戶9家,,現(xiàn)在已全部脫貧。我登門訪問了一個脫貧戶,,他叫張玉宏,,今年63歲。因妻子,、兒子都有病在身,,兒媳離婚,孫子在讀高中,,家里一直很困難,。社區(qū)黨支部根據(jù)他的實際情況,精準施策,,支持他將責任田加入了農(nóng)業(yè)合作社,,自辦小型家庭養(yǎng)殖場。我在張玉宏新居后面的棚屋里,,看到了正在飼養(yǎng)的肉牛和土雞,,長得油光毛亮,膘肥體壯,,很是搶眼。張玉宏激動地對我說,,鎮(zhèn)上,、社區(qū)每年有幾千元的扶貧資金扶持他養(yǎng)牛,、養(yǎng)雞,除掉成本,,他每年有近2萬元的純收入,。妻兒治病的藥也是縣里免費送上門。說著說著,,張玉宏的眼睛濕潤了,。
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天邊,。我就要離開英雄的故里,。我站在一片青綠層疊、如蓋如篷的楓樹林前,,望近野遠山,,望天空流云,望路上行色匆匆的鄉(xiāng)親,。我在想,,倘若英雄有靈,他知道自己出生成長的故鄉(xiāng)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窮山惡水,,已變成青山綠水,;過去的旱地澇田,已變得水旱無憂,;過去的茅草土屋,,已變成紅磚樓房;過去的泥濘小路,,已變成柏油公路,;過去災荒頻發(fā),現(xiàn)在人們有了可靠的社會保障,,孩子們能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快樂地學習,、健康成長……他該怎樣含笑于九泉,朝著新時代的崢嶸歲月欣慰地揮手致意,!
福臨鋪,,我就要離去,但我知道,,你會永遠年輕美麗富足,。
因為你的每一個清晨,都有帶露的鮮花開放,。
你的每一個夜晚,,都有明月的清輝鍍亮夢想的星光。
你的每一棵綠樹,都有英雄的青春在激揚,。
你的每一條道路,,都有悠揚的歌聲飄向詩意的遠方。
福臨鋪,,我會時刻把你想望,!
(作者:譚仲池,系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聯(lián)原主席)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