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達的“讓與爭”(“十步芳草 百年風華”有獎?wù)魑模?/h1>
全建業(yè)
是爭還是讓?這是對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德性拷問,也是黨性考驗,。人的一生,在權(quán)力與名利,、困難與責任面前,,都會面臨“讓與爭”。關(guān)鍵是什么時候讓,,什么時候爭,;讓的是什么,爭的又是什么,。
《左傳》有言:“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敝t讓,是德行的主體,。正所謂“德莫若讓”,,意指鮮有比“讓”更好的德性??鬃舆€曾盛贊泰伯讓國南奔為“至德”,。“讓為至德”,,足見先哲對“讓”推崇備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讓”已被視為美好的德性,,甚至成為一種至善至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chǎn)黨人是“具有特種性格的人”,?!疤胤N性格”也必然包含“讓”這種“至德”。我們黨的革命前輩,、開國大將許光達就是這樣“一面明鏡”,。1955年,許光達得知中央要授他大將軍銜時,深感不安,,決定申請降銜,。幾番讓銜無果之后,許光達又請求將自己的行政級別由四級降到五級,。許光達的讓銜,、讓級,其實也是在讓位,,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讓出官位和職位,。
許光達的“三讓”,并非能力不足,,資歷不夠,,而是顧全大局的謙讓之舉。這種“讓”不僅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境界。許光達之所以有感動萬千的“三讓”精神,,不僅在于他有一顆感恩戰(zhàn)友之心,,還在于他有一種大局情懷,更在于他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許光達這種“讓”是講原則,、講大局的讓,而不是在工作,、困難,、責任面前的一味地退讓。那種無原則地推諉和退讓,,有時會導致對惡的縱容,。因此,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還要敢于主動地爭,,才能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許光達除了“讓”,還敢“爭”,。他在中華民族最需要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爭著干革命;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拒絕蘇聯(lián)誠心挽留爭著回國抗日,;延安干部教育培訓做得有聲有色之時,爭著上前線,。許光達的“三爭”,,不是爭功勞,、爭成果、爭榮譽,,而是在革命事業(yè)和工作中爭擔責任,、爭破難題、爭當先進,,充分體現(xiàn)了他忠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責任與擔當。
干事創(chuàng)業(yè)時爭一爭,,就會充滿活力,,事業(yè)有成;改革攻堅時爭一爭,,就會化解困難,,轉(zhuǎn)危為機。正是因為有無數(shù)像許光達這樣的主動爭,,才爭得了民族尊嚴,,爭來了國家發(fā)展,爭到了人民幸福,,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是有無數(shù)像許光達這樣的舍我爭,,才有革命,、建設(shè)、改革的一次次成功,。
歷史證明,,讓與爭,永遠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讓什么,、爭什么,不僅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觀,,更考驗著我們的品德和智慧,。 許光達大將的“三讓三爭”,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品德,,讓我們從中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他不僅讓出了共產(chǎn)黨人的風格、情懷與境界,,還爭出了共產(chǎn)黨人的信念,、追求與干勁。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如果有“顧全大局,、淡泊名利”的主動讓,,就能給人以溫暖、感化和醒悟,;如果有“勇爭一流,、恥為二手”的主動爭,就會給人以朝氣,、激情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要增強信仰力量和道德力量,正確對待權(quán)力,,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群眾,做到堅定清醒有為,、為民務(wù)實清廉,。”今天,,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既要有“見榮譽就讓”的“讓”之德性,也要有“見困難就上”的“爭”之精神,。要像許光達大將一樣,,讓易事、爭難事,,讓利益,、爭奉獻,讓榮譽,、爭一流,。只有擁有這樣的爭讓觀,黨員干部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擺正位置,,心懷坦蕩,,責盡心安。
?。ㄗ髡呦岛鲜≈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研究員,、長沙市委黨校副教授)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