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黨史“寧”來講?】羅凜:王爾琢的“托孤書”
凝心聚力
讓黨史學習走深走實
今天推出
《致敬百年·黨史“寧”來講》
第44期節(jié)目
《王爾琢的“托孤書”》
講述者是羅凜
王爾琢的“托孤書”
“一夜風云變,,上海大屠殺。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發(fā),?!? 這慨然明誓的便是王爾琢,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門,。被眾人贊譽為“美髯公”,,又被笑稱為“中國的馬克思”。1928年8月25日,,王爾琢在江西崇義縣追勸叛徒時不幸英勇犧牲,,就義時,仍是長髯飄飄,。
二十歲的王爾琢與從小青梅竹馬的鄭鳳翠攜手走進婚姻殿堂,,僅僅三個月,他便離家別妻赴黃埔軍校學習,。臨別時,他對已有身孕的妻子說:“生兒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兒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钡钦l也沒有料到,,這次分別竟成了這對夫妻的永訣。
1927年初,,王爾琢隨北伐軍隊到達武漢,。雖然軍旅勞頓,但他依舊心系遠在他鄉(xiāng)的妻子和從未謀面的女兒,。他給妻子去信,,希望母女到武漢團聚。不料,,“四一二”風云突變,,戰(zhàn)功顯赫的北伐將領成了被通緝的“中共要犯”。王爾琢等不及妻兒的到來,,便只身前往上海尋找黨組織,。
鄭鳳翠帶著幼女桂芳歷經(jīng)千辛萬苦抵達武漢,滿懷期待地來到他們相約的小屋,,丈夫卻音訊全無,。在百般打聽王爾琢消息無果后,她帶著女兒默默回到湖南老家,。行前,,她給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我和你的女兒小桂芳,于二月初二從家動身,,在長沙住了三個多月,,好不容易才來到武漢,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沒有見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難過……”
數(shù)日后,王爾琢讀到妻子情意綿綿又略帶哀怨的信,,不禁滿懷歉疚,。他當即拿起筆,向父親寫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這是王爾琢最后一封家書:
父母大人:
鳳翠母女此次來漢,,未能見上一面,心中定會十分難受,。鳳翠自幼父母雙亡,,而我又遠在千里,望父親能待她如親生女兒,,見她如見兒一般,。兒何嘗不眷戀著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思念著家庭的親密,但上海,、長沙烈士們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成千上萬的母親和孩子們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皆可安享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回望當下,如今的美好日子離不開先輩們的浴血奮戰(zhàn),,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甚至是流血犧牲,!正是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除了王爾琢,還有陳紅軍,、陳祥榮,、肖思遠......他們是共和國的豐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更是我們后來者永恒的力量,!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