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風(fēng)流人物丨王爾琢: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不回家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琦
一直以來,不少黨員,、干部,、學(xué)生到位于常德石門縣的王爾琢烈士故居參觀、學(xué)習(xí),,從他身上找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25歲時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王爾琢,,曾留下“托孤書”,,立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豪言壯語。
王爾琢生于1903年,,是石門縣人,。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王爾琢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他善治軍,、會打仗,,被稱為“飛兵團(tuán)長”。
1928年8月的一天,,在思順圩,,擔(dān)任前衛(wèi)第二營營長的袁崇全裹脅兩個連的士兵叛逃,朱德,、陳毅,、王爾琢等商量對策。朱德主張派部隊把袁崇全“打”回來,,王爾琢則認(rèn)為跟著袁崇全叛逃的大部分士兵是受了蒙蔽與脅迫,,主張“喊回來”,并自告奮勇率隊去做叛逃官兵的工作,。王爾琢堅定地說:“我是他們的團(tuán)長,我和他們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他們會聽我的,!”
8月25日晚,,王爾琢攜軍部警衛(wèi)排快馬追上叛軍。為保留革命火種,,他不許自己的士兵開槍,,而他卻不顧危險,不斷高喊:“同志們別怕,,我是你們的團(tuán)長王爾琢,,是來接你們回去的!”原本驚慌失措的叛逃士兵們聽到是王團(tuán)長的聲音,,驚喜交加,,跑回了王團(tuán)長的身邊,混亂的局面漸漸平息,。
氣急敗壞的袁崇全聽到聲音,,頓時慌了神,,提起兩支駁殼槍,雙槍齊發(fā),,王爾琢躲閃不及,,兩梭子彈射進(jìn)了他的胸膛。年僅25歲的王爾琢當(dāng)場倒在血泊之中,。
為了使革命少受損失,,王爾琢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王爾琢烈士追悼會上,,毛澤東親自起草了傳世挽聯(lián):“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2009年9月14日,,王爾琢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xiàn)的英雄模范之一,。如今,在石門二中,,王爾琢烈士塑像已靜靜矗立在校園里,,爾琢紀(jì)念園也將成為該校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近百年過去,,他的精神仍感召著石門人,,激勵著人們前進(jìn)。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