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向雷鋒同志學習 甘當螺絲釘 精神代代傳
光輝歷程
1962年8月15日,解放軍沈陽軍區(qū)某部汽車兵雷鋒在執(zhí)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年僅22歲,。在因公殉職前,,雷鋒樂于助人,、吃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的事跡已經(jīng)被沈陽軍區(qū)《前進報》和遼寧的幾家地方報報道,,為部隊官兵,、當?shù)匕傩账熘?/p>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發(fā)表了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全國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每年的3月5日也被定為學雷鋒紀念日,。58年來,,在神州大地,聲勢浩大,、引領良好社會風尚的“學雷鋒”活動經(jīng)久不衰,、高潮迭起。
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現(xiàn)長沙市望城區(qū))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他7歲時成為孤兒,在窮鄉(xiāng)親的拉扯下,,掙扎著活下來,。
1949年8月,望城解放,,雷鋒從此翻了身,。他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幸福成長,參加兒童團,,進小學讀書,,并第一批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后來,,他到鞍鋼當拖拉機手和推土機手,。他工作積極,埋頭苦干,,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勞動模范”“先進生產(chǎn)者”“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60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同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雷鋒說:“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他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連隊分配他當汽車兵,,他努力鉆研駕駛技術,,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擔任班長后,,他大膽管理,,事事模范帶頭,帶領全班成為部隊先進集體,。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zhàn)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并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用來幫助受災群眾和家庭困難的戰(zhàn)友,并常常利用節(jié)假日和休息時間到部隊駐地附近為群眾做好事,。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出差時,,他一上火車就為旅客端茶送水,,打掃衛(wèi)生。群眾稱贊道:“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入伍到殉職,,雷鋒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受嘉獎多次,被評為“模范共青團員”“節(jié)約標兵”,,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雷鋒日記》影響億萬人
《雷鋒日記》是雷鋒自1957年開始寫的日記合集,其中記錄了雷鋒做的一件件好事,。1960年12月1日,,《前進報》以《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為題,,摘發(fā)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間的15篇日記,,并加了熱情洋溢的編者按。這是最早見諸報端的雷鋒日記,,是作為宣傳雷鋒事跡的重要材料出現(xiàn)的,。
雷鋒去世后,1963年1月18日,,沈陽軍區(qū)政治部要求《前進報》編選《雷鋒日記》,。當月下旬,《前進報》從軍區(qū)文工團借來十人,,將雷鋒遺留的九本日記,、筆記全部抄錄下來,準備仔細核對后進行選編,。雷鋒日記抄件在上交之后,,經(jīng)總政宣傳部審查,共選輯121篇,,約4.5萬字,,于1963年4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需要,,也成為對雷鋒的永久紀念,。許多英雄模范都是通過學習雷鋒成長起來、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比如王杰,、歐陽海生前就是學雷鋒的典范。此后,,《雷鋒日記》又不斷被再版了數(shù)十次,,甚至“漂洋過海”到了國外,。雷鋒,,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還成為一種象征,、一個文化符號而走向世界,。
新時代呼喚更多“雷鋒”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雷鋒和雷鋒精神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我們需要更多的“雷鋒”,。
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接見解放軍基層代表時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2018年9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撫順考察時強調,,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近年來,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雷鋒精神煥發(fā)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晚報角度
《長沙晚報》一直大力宣揚雷鋒精神和事跡
帶動更多人加入學雷鋒隊伍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華
雷鋒,,一個從長沙走出去的普通戰(zhàn)士,,寫就了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1963年,,毛澤東主席發(fā)表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上下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雷鋒精神從此生生不息,。
特別是在雷鋒的家鄉(xiāng)長沙,雷鋒成為城市的人文名片,,更成為市民心中的精神明燈。58年來,,《長沙晚報》一直大力宣揚雷鋒精神和事跡,保持著對學雷鋒活動的高度關注,,忠實記錄了雷鋒精神在不同時代的傳承,。
1963年2月,,雷鋒犧牲5個多月后,,國防部批準授予解放軍某部四班“雷鋒班”榮譽稱號,《長沙晚報》刊發(fā)了《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同志永垂不朽》一文,,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
當月8日,恰好是元宵節(jié),,雷鋒家鄉(xiāng)長沙縣坪山公社(今望城區(qū)境內)長城大隊的青年和民兵們召開座談會,,邀請雷鋒好友講述雷鋒故事,,雷鋒的堂弟雷振球應邀前來講述,。翌日,這一活動在《長沙晚報》見報,,10天后又在《人民日報》二版刊發(fā),,題為《學習雷鋒在雷鋒的故鄉(xiāng)》,。從此,長沙作為雷鋒的故鄉(xiāng),,美名遠揚,。
1963年3月5日,《長沙晚報》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消息,,第二天大篇幅推出“要像雷鋒那樣戰(zhàn)斗和生活”專題,,報道了各界人士如何學習雷鋒,爭當“五好”青年,。
從此,,在長沙,,學雷鋒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時光流轉,、歲月如梭。新時期新形勢下,,更需要雷鋒精神來指引,。一代又一代雷鋒家鄉(xiāng)人高舉學雷鋒旗幟,踐行雷鋒精神,,書寫著新時代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涌現(xiàn)了一大批全國,、全省典型,,這里有獲評全國“學習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的武警長沙支隊望城中隊,,有獲評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的孟繁英、王達佳,,有獲評全國學雷鋒示范點的望城消防大隊,,有獲評全國道德模范的周美玲,有獲評時代楷模的段江華……《長沙晚報》記者均第一時間進行了采寫,,報道了新時代“活雷鋒”們的故事。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別報道里,,本報再次不惜筆墨以整版對雷鋒形象進行生動還原,并對新時期學雷鋒現(xiàn)象進行大力宣揚,,用他們鮮活的形象去感染更多讀者,,帶動更多人加入學雷鋒的隊伍,。
如今,,漫步長沙,,湖南雷鋒紀念館,、湖南雷鋒研究會,、雷鋒大道、雷鋒公園……眾多的雷鋒元素和這座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城市相得益彰,,雷鋒精神成為激勵長沙市民奮勇前行,、助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見證者說
雷鋒生前同事好友:
“雷鋒故事我們要一直講下去”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華
2021年6月18日,望城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qū)雷鋒志愿者促進中心和區(qū)文明辦聯(lián)合組織開展望城區(qū)首批“五星級雷鋒志愿者”認證發(fā)布活動,對該區(qū)首批20位“五星級雷鋒志愿者”,、32位“四星級雷鋒志愿者”進行認證發(fā)布,,號召全區(qū)人民以志愿者為榜樣,,向志愿者學習,給予志愿者們以崇高的榮譽,。
記者發(fā)現(xiàn),首批“五星級雷鋒志愿者”中不乏熟悉的面孔,,他們就是雷鋒生前同事,、好友馮正其,、馮健、張建文等人,。他們白發(fā)蒼蒼,卻依然精神抖擻,。
“雷鋒精神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雷鋒故事我們要一直講下去,,直到講不動為止,?!被貞浧鹄卒h生前的點點滴滴,幾位老人心潮澎湃,,記憶猶新。
比雷鋒大3歲的馮健,,因為科學養(yǎng)豬兩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是雷鋒的“精神偶像”,被雷鋒親切地稱為“健姐”,。兩人結識后,,經(jīng)常一起交流讀書學得、互幫互學,。各奔東西后,,他們一直保持書信往來。有一次,,雷鋒在回信中贈送了一張照片,,背面寫著:“馮健姐姐,我永遠向你學習,,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雷鋒1961年6月4日,?!崩卒h犧牲后,馮健化悲痛為力量,,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道路上篤行不倦,。在繼承和宣傳雷鋒精神的過程中,,她筆耕不輟書寫雷鋒故事,出版了《雷鋒在湖南》《雷鋒,,從這里起步》《望城起步》等多本著作,。
“雷鋒和我一起改名,,我的名字也是他改的,?!奔易⊥菂^(qū)高塘嶺街道高塘社區(qū)的張建文曾與雷鋒共事,,后又一起報名去鞍鋼,。在鞍鋼時,因母親犯病了妻子來信要錢,,但張建文手頭并無余錢,,打算下個月發(fā)了工資再寄,。雷鋒知道了這事,悄悄寄出了近一個月的收入——20元,。收到妻子回信后,,張建文才得知實情。
88歲的馮正其如今是望城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大軍中的一員,。1994年退休后,他走進校園,、社區(qū),,義務弘揚雷鋒文化,,傳承雷鋒精神,。六年前,,馮正其家里的小講臺搬到了雷鋒路社區(qū),,成立了“馮正爹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有數(shù)萬人來到“馮正爹工作室”,,學習雷鋒故事,。
讓幾位老人欣慰的是,,在雷鋒的家鄉(xiāng)望城,,“學雷鋒,、當好人”基因已經(jīng)厚植在這片熱土中。近幾年來,,望城區(qū)堅持把志愿服務作為傳承雷鋒精神的有效載體,,打造“雷鋒志愿者”服務品牌,,致力建設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志愿者之城”。在雷鋒精神的引領下,,學雷鋒志愿者在望城已達30.5萬名,,涌現(xiàn)出雷鋒580、“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兩個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以及“‘雷小鋒’種子工程”,、好人宣講團、“為愛趕集”,、“微心愿”,、薪火培訓、愛心媽媽,、愛心義診等50余個優(yōu)質志愿服務項目,。
經(jīng)典重溫
●向雷鋒同志學習。
——毛澤東
●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
——周恩來
●雷鋒的出現(xiàn),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現(xiàn)象……我軍指戰(zhàn)員從來就有一種最高貴的品德,,這就是堅定的無產(chǎn)階級立場、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有了這種品德,在董存瑞那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出現(xiàn)董存瑞,;在黃繼光那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出現(xiàn)黃繼光,;在安業(yè)民那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出現(xiàn)安業(yè)民;在杜鳳瑞那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出現(xiàn)杜鳳瑞,。雷鋒就是上述英雄人物在新的環(huán)境中的化身。
——羅瑞卿
——摘自1963年3月5日《長沙晚報》1版
大事記
1940年12月18日
雷鋒出生于湖南省望城縣一戶貧困農(nóng)民家庭,。
1960年
雷鋒參加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62年8月15日
雷鋒在執(zhí)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年僅22歲,。
1963年3月5日
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發(fā)表,全國掀起學雷鋒熱潮,。
1965年8月15日
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開館,。
1968年11月20日
湖南雷鋒紀念館開館,。
1996年
雷鋒成為全軍首批6位掛像英模之一。
2009年9月10日
雷鋒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18年9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為肖彪整理
?。ㄙY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