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的美好生活 看湖南十四市州特色年俗
編者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年俗世代傳承,,沉淀為各地文化寶庫中最耀眼的明珠。在廣袤靈秀的湖湘大地上,,特色年俗讓人目不暇接,,讓年更有韻味。
“祭窯神”“送老鼠”“鋼火燒龍”……新春佳節(jié),,全省14家市州報記者再次攜手,,一起見證并記錄當?shù)靥厣晁住⒛晡丁?br />
懷化舞陽公園
百姓戲臺連唱半月辰河戲
懷化日報記者 諶孫存
2月19日(正月初四),,懷化城區(qū)舞陽公園里,,一曲悠揚高亢的《一江風》從百姓戲臺上傳出,隨著春風擴散在舞水河邊,,把臺前的觀眾帶入戲里人生,,如癡如醉,。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找回傳統(tǒng)年味,,當?shù)厥忻裾垇?ldquo;戲班子”唱辰河戲,,從正月初四唱到十八,每天兩場,。
“這個戲好看,,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年味。”80歲的張大爺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就是看著辰河戲長大的,,那時過年過節(jié)都會唱辰河戲,多在祠堂開演,,也有在露天下搭起草臺唱的,,他和同伴在對面的山上砍柴都能聽到,豪放的唱腔在他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過大年就要唱大戲,。“戲一唱,年味就來了,。”自初四開臺以來,,不管天氣如何,舞陽公園廣場上都會擠滿市民,。他們一邊看戲,,一邊相互交流,看到精彩處不由自主地跟著演員輕輕哼唱起來,。
辰河戲源于江西弋陽腔,,融入沅水中上游的民歌、號子,、儺腔,,頗有地方特色,分高,、低,、彈、昆四種腔調(diào),,其中以高腔最為人們所喜愛,,“唱起來熱鬧”。該戲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被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永州零陵區(qū)
敲鍋蓋打臉盆“送老鼠”
永州日報記者 孫存準 通訊員 唐高翔
在永州市零陵區(qū)農(nóng)村,,有一種特別而又快樂的元宵節(jié)風俗——“送老鼠”。“送老鼠”風俗寄托著勞動人民對不勞而獲者的憎恨和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向往,,增添了節(jié)日的喜慶色彩和樂趣,。
元宵節(jié)當天,吃過元宵飯后,,“送老鼠”活動就開始了,。大家各自拿著家里的東西,譬如鍋蓋,、臉盆之類,,用棍棒敲打,發(fā)出聲音把老鼠驅(qū)走,。先從內(nèi)屋起,,再到外屋,一間屋子一間屋子地敲,,一個墻角一個墻角地敲,,一邊敲一邊大聲喊:“老鼠公、老鼠婆,,別在我家里咬被窩,,把你送到大山里啃樹腳。”之后,,大家從各自家里走出來,,敲著唱著到村里的曬谷坪集合,把全村的老鼠一一“趕出來”,,沿著通向大山的小路一直前行,,直到把老鼠“送”進大山去。“送老鼠”要送三四里路,,老人們說,,送得遠,老鼠就識不了路,,就不會再回來偷吃或損害作物了。
當然,,也有人做惡作劇,。有人說,某某村對我們村不好,,我們把老鼠送到他們村邊上去,。然后,兩村“送老鼠”的隊伍就會在半路上相遇,,兩方就會拼命地敲擊手里的鍋碗盆,,好像哪方的聲音大就會把老鼠送到對方村里似的,。結(jié)果有人的臉盆、鍋蓋被敲得變了形,,回到家里一陣心疼,。
常德桃花源
世外桃源春意盎然過大年
常德日報記者 裴維維 楊杰
早春的微風悄悄吹開了桃花源里的桃花,,紅的、粉的,、白的……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條,。前日,記者來到這春意盎然的世外桃源,,感受桃花蕩漾,、香氣芬芳,一份悠然自得從心底騰起,,渾身舒爽,。
喝擂茶、品長街桌宴,、“穿越”千年去古人集市趕集,、觀中式民俗婚禮、賞中華民俗巡游,,體驗兒時游戲投壺,、套圈、射箭,、走梅花樁,、蕩秋千……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慕名而來的游客就這樣感受著,、體驗著,,把新年過得熱鬧。
從2月2日起,,桃花源景區(qū)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桃花源里過大年”活動,,年味十足,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游客們的熱捧,。大年初一,,核心景區(qū)購票入園游客近兩萬人次。桃花源景區(qū)按照《桃花源記》的意境,,經(jīng)過3年的閉園提質(zhì)改造,,核心景區(qū)由原來不到2平方公里擴展到約12平方公里。游客可置身其中享美食、觀工藝,,用2天到3天時間感受兩山一湖千年文化之旅,、秦谷尋夢體驗之旅、桃川萬壽宮萬壽歸心之旅,、萬畝桃林愛情浪漫之旅,。
元宵節(jié)當天,大型猜燈謎活動將在桃花源熱鬧上演,。除了猜中燈謎的欣喜之外,,還有景區(qū)門票、酒店優(yōu)惠券,、擂茶券,、五柳湖搖櫓船體驗券等豐厚的禮品等你來拿,你心動了嗎,?
湘西馬頸坳鎮(zhèn)
鋼火燒龍為過年畫上句號
團結(jié)報記者 闕志明
在湘西,,過年從殺年豬開始,以“燒龍”為止,。
“龍燈龍燈口啊,,問到你屋要紅粑,紅粑沒有熟,,問到你屋要臘肉,,臘肉沒買來,恭喜你屋生滿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自己的龍燈隊伍,,他們正月里走鄉(xiāng)串寨,給村民拜年,,送去新年的吉祥與祝福,。到了元宵節(jié)這天,舞了一個新春的龍燈會通過不同形式的燒龍進行祭祀,,以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300多年傳承下來,,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成了鋼火燒龍的經(jīng)典場地,。到了正月十五,包谷燒,、鋼火備好,,赤膊上陣的苗家漢子飲下壯膽的烈酒后,便舞起長龍,,在火海里歡呼跳躍。舞龍的漢子們一邊享受花火淬煉,一邊吶喊,。鋼火燒龍,,燒的是龍身晦氣。燒得越爛,,新年事事越稱心,。鋼火燒龍也是苗家漢子的成人禮,不怕火的好兒郎才能經(jīng)歷世事磨煉,。漢子們的怒吼聲,、鋼火筒的嘶嘶聲、“嘭嘭”的爆炸聲,、鄉(xiāng)親們的吶喊聲交錯在一起,,為“過年”畫上一個歡樂圓滿的句號。
長沙銅官古鎮(zhèn)
祭窯神祈愿“添財加薪”
長沙晚報記者 林森 實習生 陳歆卓
“黑石號”沉船打撈出5萬余件銅官窯瓷器、“青釉褐彩詩文執(zhí)壺”亮相《國家寶藏》……2017年,,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長沙銅官窯揭開了其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面紗,。自唐代以來,銅官人以陶瓷為業(yè),、靠泥土謀生,。祭窯神是銅官地區(qū)一項傳統(tǒng)的群眾文化活動,窯主們通過“祭窯神”祈求窯火興旺,,成果豐碩,。
拜窯神、點窯火,、演繹“薪火相傳”……2月20日(正月初五),,一場原汁原味的“祭窯神”在望城銅官古鎮(zhèn)上演。祭祀活動從“暖窯神”開始,,暖場的舞龍舞獅隊伍中,,今年特意增加了由當?shù)匦∨笥呀M建的“小龍”“小獅”隊伍。“拜窯神,、點窯火”環(huán)節(jié)里,,由銅官古鎮(zhèn)老、中,、青三代人的代表一起點燃“寶塔火”,,寓意“薪火相傳”。到場的窯主到祭臺領(lǐng)取綁有紅綢帶的柴火投入爐中,,寓意新年能“添柴(財)加薪”,。
緊接著,,窯神送禮活動拉開大幕。伴著鑼鼓聲和舞龍舞獅隊伍,,非遺傳承人扮演的“窯神”走街串巷,,將祭窯神得來的“福、祿,、壽,、喜”祝福送到窯主家,恭祝窯主們新年行大運,。游客們?nèi)粲X得意猶未盡,,還可以去古街各店鋪,通過摞泥,、拉坯,、成型、上色等環(huán)節(jié),,親手體驗一把制作陶器的樂趣,。
株洲神農(nóng)壇
元宵祈福大典成新民俗
株洲日報記者 溫琳
從2013年開始,“祈福株洲”元宵祈福大典就是每年株洲歡度元宵系列文化活動的重頭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株洲元宵節(jié)期間的新民俗,。
擊鼓九通、鳴鐘九響,、鳴炮奏樂……今年的“祈福株洲”元宵祈福大典在株洲河西神農(nóng)壇舉行,。祈福儀式現(xiàn)場神圣而莊嚴,400余位各行業(yè)人員代表組成的祈福隊伍,,向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nóng)氏敬獻高香,、花籃,供奉祈福光明燈,,向炎帝始祖三鞠躬,,為400萬株洲人共同“祈福”,祈愿株洲風調(diào)雨順,、祥和安康,。
祈福儀式上,工作人員將象征著吉祥如意的“福包”從神農(nóng)壇內(nèi)請出,,并傳遞到株洲各地,,寄托人們對戊戌年美好的祝福。祈福儀式結(jié)束后,,“舞動株洲”獅龍秀在離神農(nóng)壇不遠的神農(nóng)城廣場“開舞”,,數(shù)十名本土書法家在這里為市民免費書寫“福”字,讓“福”走進株洲的千家萬戶,。
炎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自古以來便得到上起帝王,、下至百姓的尊崇和祭奠。株洲作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安寢福地,,元宵佳節(jié)在供奉炎帝始祖的神農(nóng)壇內(nèi)進行祈?;顒?,有助于傳播株洲炎帝文化,,把炎帝神農(nóng)氏的福氣送給市民,讓株洲成為有“福”之城,。
湘潭壺天鎮(zhèn)
火龍燈歡歡喜喜鬧元宵
湘潭日報記者 曾明輝
火龍騰空而起,,上下翻飛,宛如神龍下凡,,威武壯觀,。2月27日晚,在湘鄉(xiāng)市壺天鎮(zhèn)壺天村的文化廣場上,,一年一度的火龍燈表演又開始了,,人們以此祈求新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壺天火龍燈是一種“口授心傳”的民間藝術(shù),,從清代中期到今天,已有300年歷史,。舞火龍隊伍由指揮,、先行、火龍主體,、配套輔體,、樂隊組成。完整的火龍舞表演,,包括排街,、啟猖、出龍,、沿街舞龍等,。火龍游街,,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鳴放鞭炮、擺設(shè)燭臺祭品迎接,,好不熱鬧,。
“我7歲開始耍火龍燈,,當時參加的是火龍燈‘抬故事’:將大桌子翻轉(zhuǎn)抬起,,小孩坐在上面,,扮演關(guān)云長等角色。”70多歲的李經(jīng)世告訴記者,。
火龍燈的流行,,是與壺天古街的商業(yè)繁華相伴而來的。在清代,,當時被稱作城江鋪的壺天古街,,常常無故鬧火災,傳說這是當?shù)赜幸粭l赤蛇修煉成的火龍危害百姓,。當?shù)厝藶榱嗣馐芑馂闹?,設(shè)壇祭拜火龍,答應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殺豬宰羊祭祀,、?;瘕埍磉_謝意。這之后,,果然不再有火災,。而耍火龍燈的習俗,,便流傳下來了,。
現(xiàn)在,壺天火龍燈的表演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二至十五,,共4天,,感興趣者不妨前往觀看。
衡陽南岳
75萬游客享受“最正宗年味”
衡陽日報記者 劉思遠
四海賓朋爭相云集、戲曲百藝精彩紛呈,、風味小吃垂涎閃舌,、朝圣文化情景交融……春節(jié)期間,作為中國南方規(guī)模最大的年俗活動——衡陽南岳廟會舉行了八大主題活動,,吸引八方來客到此過大年,。今年春節(jié)期間,共有75.87萬游客來衡山景區(qū)享受“最正宗年味”,。
2月19日(正月初四)一大早,,南岳廟會之“古韻飄香”非遺排街展演精彩上演,人們裝扮成圣公圣母,、福祿壽三星等傳統(tǒng)神話人物,,組成游行隊伍走街串巷,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魅力,。而在3月2日(元宵節(jié))舉行的首屆中國南岳龍獅爭霸賽中,,來自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的18支非遺龍隊和獅隊將在萬壽廣場展開激烈角逐,。
南岳土菜和素食文化源遠流長。本屆廟會準備了南岳云霧茶,、石鼓酥薄月餅,、茶油土雞王、糖醋脆皮魚等最正宗的南岳舌尖美味,,更有傳統(tǒng)老字號,、各地特色美食等你來品嘗。
在今年的南岳春節(jié)廟會“畫籠點金”燈籠創(chuàng)意繪畫賽中,,舉辦方將數(shù)萬只素面燈籠投放到省內(nèi)各中小學,讓孩子們盡情發(fā)揮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所有征集的創(chuàng)意燈籠懸掛在南岳大廟和古鎮(zhèn),,參加“珠聯(lián)璧合”春聯(lián)燈謎擂臺、“壽岳祥光 ”游園燈會活動,。
岳陽長樂鎮(zhèn)
兩天“抬”出200多臺故事
岳陽日報記者 侯勇
“岳陽樓何以名揚天下”(打一足球術(shù)語),、“由缺口倒入”(打一字)、“中國人點球奪冠”(打一字)……前日,,岳陽市博物館人頭攢動,,元宵燈謎會早已在這里拉開序幕,這場燈謎會內(nèi)容豐富,,絕大多數(shù)謎底與岳陽文化,、歷史有關(guān),吸引了不少市民爭相競猜,。
元宵節(jié)期間,,岳陽全城熱鬧非凡,大家一起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展現(xiàn)的是一派“火樹銀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蹁躚”的熱鬧景象,。汴河街“岳舞臺”上,花鼓戲《鴛鴦寶扇》《湘陰百家園》《劉秀登基》等輪番上演,,臺上韻味十足,,臺下掌聲不斷。
汨羅市長樂鎮(zhèn)更是人山人海,。每到正月,,長樂人就會化好妝,、穿上戲服,裝扮成古代人物,,或踩高蹺,,或坐花車,與道具結(jié)合在一起,,演繹一個個忠,、孝、節(jié),、義的傳統(tǒng)故事,。昨日,“我們的節(jié)日·元宵”湖南省第二屆抬閣故事文化節(jié)暨2018年汨羅市長樂鎮(zhèn)第六屆民間文化藝術(shù)節(jié)舉行,,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長樂故事會在這里熱鬧上演,,一場民間藝術(shù)盛宴“引爆”全鎮(zhèn)。昨日和今日,,長樂鎮(zhèn)一共要“抬”出200多臺故事,,其中幾十臺是原創(chuàng)新故事。
郴州坳上鎮(zhèn)
大伙結(jié)伴一起“偷”青菜
郴州日報記者 陳晨
郴州市蘇仙區(qū)坳上鎮(zhèn),,位于高高的五蓋山下,。從臘月初開始,家家戶戶就進入備年貨,、制年糕的“沖刺期”,。打冬粉、做高粱粑,、打豆腐,,各種絕活紛紛上場。
2月3日至4日,,坳上古村沿襲唐代以來習俗,,舉辦“趕年會”活動。今年的“逛別樣古村,,趕不一樣的年會”活動共有152家商家參加,,展銷品種達300多個。現(xiàn)場設(shè)置精準扶貧區(qū),、半成品區(qū),、體驗區(qū)及成品區(qū),可玩,、可賞,、可嘗、可購,舞龍,、現(xiàn)場寫贈春聯(lián),、炸套環(huán)、套環(huán)游戲等貫穿全場,,處處涌動著歡樂祥和的年味,。
在坳上過春節(jié),各種臘味不可不嘗,。干鴨肫,、捆鴨腳、干牛巴,、臘豬蹄,,樣樣都是用柴火熏制,配上干辣椒,、大蒜,、茶油一炒,滿室生香,。
正月十四是坳上鎮(zhèn)傳統(tǒng)的“偷青節(jié)”,。大家晚飯后成群結(jié)隊地到別人家的菜地里“偷采”青菜,誰家的青菜被“偷”得多,,就預示著誰家新年人氣旺。
正月十五,,各村的草龍燈都要在村前的河邊焚化,,以表達虎要歸山、龍要下海的寓意,。當天晚上,,全村人聚餐,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到河邊焚化草龍,,祈求新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邵陽唐家坊鎮(zhèn)
苗家早茶千年飄香
邵陽日報記者 袁光宇
綏寧縣唐家坊鎮(zhèn)是我國失傳多年的“苗家插繡”復活的地方,。生活在這里的苗家人,在語言和飲食等方面依然保持著獨特傳統(tǒng),。其中,,“苗家早茶”就是沿襲千年的獨特風俗。
“苗家早茶”其實不是茶,,它跟“苗家油茶”一樣,,本質(zhì)上是一餐飯。不過“苗家油茶”一般是中飯,“苗家早茶”則一般是早飯,,而且“飯”的性質(zhì)更強,。
早茶是唐家坊先民們每年正月初一必不可少的新年第一道大餐。一道標準的“苗家早茶”,,必須具備以下三個部分:一個盛載豐富的茶盤,。這是苗家早茶的核心內(nèi)容。傳統(tǒng)的茶盤多為設(shè)有多個格子的木圓盤,,四周擺放瓜子,、花生、糖果等孩子喜歡的食物,;圓盤中心則是一座“寶塔”,,由油炸的米皮和米花層層壘成。
一份特色主食,。唐家坊古苗民正月初一忌用米飯和糍粑,,主食多為草灰米豆腐和油炸煙筍。草灰米豆腐是“苗家早茶”的精華,,以早稻米為漿,、用早稻草燒出的灰代替石膏做成,用油鹽一炒,,特殊的米香和草香彌漫在空氣里和舌尖上,,那是一種最好的享受。
一碗甜酒,。必須是放有紅棗或紅糖,、呈現(xiàn)紅色的甜酒。
張家界
“蘇木綽”里的春節(jié)狂歡
張家界日報記者 李澤菊
蘇木綽,,土家語“祖源之地”的意思,。對于土家族占全市人口近70%的張家界而言,過趕年,、鬧元宵就是“蘇木綽”的年度狂歡,。
今年,上海游客章先生在張家界武陵源區(qū)溪布街客棧度過了一個別樣春節(jié),。2月15日(大年三十),,早上6時,客棧掌柜便叫醒他和其他客人一起吃團年飯,,6個火鍋,,26個菜,擺滿了一大桌子。第一次體驗過趕年的游客笑稱,,“年夜飯”變成“年早飯”,,張家界土家族的春節(jié)真的很獨特。
過完趕年,,人們便開始期待享有“東方狂歡節(jié)”美譽的元宵燈會了,。正月里,藝術(shù)表演者們挨家挨戶送花燈,、舞獅子,。到了元宵節(jié)這天,全市文藝隊伍齊聚張家界市城區(qū),,戲曲,、器樂、歌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等輪番競演,,獨具“蘇木綽”特色的龍燈、獅子燈,、大庸陽戲,、土家茅古斯、桑植民歌,、儺戲,、打溜子、高花燈,、傘燈等一一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從早上直到深夜,城區(qū)各大街道都擠滿了觀花燈,、鬧元宵的市民游客。
益陽南縣
年味伴著花鼓樂融融
益陽日報記者 洪捷 通訊員 肖躍
“這幾天,,我天天來這里看花鼓戲,,聽到鑼鼓一響,人就來勁,。”2月27日,,益陽南縣德昌公園戲樓觀眾區(qū),戲迷李愛珍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戲臺上花鼓戲《打金牌》的演出,,不時跟著節(jié)奏哼上幾句,。正月初八起,南縣組織本地3個花鼓戲劇團,給全縣群眾帶來連續(xù)十天的花鼓文化大餐,,每天吸引近千戲迷觀看,,年味伴著花鼓鄉(xiāng)音芳香馥郁。
益陽是個“花鼓戲窩子”,,境內(nèi)花鼓戲歷史悠久,、班社眾多。尤其是近年來,,益陽市大力推行花鼓振興工程,,“花鼓風”勁吹城鄉(xiāng),成為當?shù)刈铛r亮的文化符號之一,。春節(jié)期間,,益陽市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湖湘文化進萬家”志愿服務活動,,中心城區(qū)元宵節(jié)前后3天開展18場元宵惠民專場演出,,沅江市請來湖南花鼓名伶唱戲……一出出經(jīng)典的益陽花鼓戲搬上戲臺,走入千家萬戶,。
春節(jié)期間,,民間耍龍、唱地花鼓迎新春的活動也很熱鬧,。赫山區(qū)黃泥湖村村民魯長根是湖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益陽蝦子起拱”項目的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這幾天,他和村里幾個人組成一支舞龍舞蝦隊和地花鼓隊,,挨家挨戶進行表演,,喜氣洋洋鬧新春。
婁底井邊村
“還龍頭”祈愿風調(diào)雨順
婁底日報記者 曾亦云
俗話說“大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地處湘中的婁底也不例外,一到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屋里屋外,燈火通明,,預示著新年的光明,。
漣源龍?zhí)伶?zhèn)井邊村元宵節(jié)的“還龍頭”習俗,興起于清光緒年間,。有臘月底請龍出洞,、正月初一舞龍(出燈)、正月十五化龍(圓燈)三個內(nèi)容,。
元宵節(jié)當天,,人們舉著“龍頭”,,跟著舞龍隊伍走遍全村400多戶人家,行程15公里,,持續(xù)6個小時,。舞龍隊逢屋便進,在屋與屋的空坪隙地里舞動,,鞭炮不斷,、鑼鼓不息,舞龍就不能停,,隊伍也隨著不斷壯大,。傍晚時分,已是燈火閃爍,,人頭攢動,,長達2公里的隊伍,蜿蜒在田野上,,宛如一條火龍,,蔚為壯觀。
當舞龍隊舞遍全村每家每戶后,,眾人來到位于寬闊水邊的化龍地,,組織者將700多個“龍頭”、400多個燈籠和從布龍身上扯下的龍被等堆成小山,,點火焚化,。一時間,鞭炮花炮齊鳴,,火光焰火交相輝映,,染紅半邊天,長達半小時,。
這一習俗在當?shù)赜纸?ldquo;化龍”,,也叫“圓燈”,意為龍歸大海,,把瘟疫,、邪氣全部帶走,保佑境內(nèi)風調(diào)雨順,、清吉太平。至此,,春節(jié)狂歡圓滿結(jié)束,,“呷了元宵酒,活兒上了手”,,春天備耕生產(chǎn)勞作就要開始了,。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