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體驗有精彩有未來,,33項技術首次在北京冬奧會使用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16日北京訊(特派全媒體記者 趙紫名)16日,科技冬奧有關情況專場新聞發(fā)布會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據(jù)介紹,,本屆冬奧會在60余個細分場景中測試應用了200余項技術,其中4項技術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項技術是在冬奧會首次使用,。
2016年,“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就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huán)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方面統(tǒng)籌設計重點任務,。同時,,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范5大板塊,,共安排部署80個科研項目,,共有212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上落地應用。
在國家速滑館運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tǒng),,提升能效20%以上,,冰表面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這種環(huán)保做法得到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滑冰聯(lián)盟的高度評價,;云頂滑雪公園使用的“室外雪上項目場地防風網(wǎng)技術”,,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雪聯(lián)的高度認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被國際雪車聯(lián)合會主席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場館……此外,,“科技冬奧”項目為國家隊跨界跨項選材和科學化訓練方案選擇提供了支持,為冬奧會期間的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可控提供了保障等,。
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用“三有”概括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應用情況:“冰立方”,、國家速滑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等頂尖場館讓冰雪運動“有體驗”,,云轉播平臺,、8K、自由視角,、子彈時間等技術應用讓冬奧會“有精彩”,,氫燃料大巴、生物可降解餐具,、智能化服務等賽后應用見證“有未來”,。
中國科技部社會發(fā)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表示,“科技冬奧”不僅滿足北京冬奧會籌辦和參賽的重大科技需求,同時將對后奧運時代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一方面,,加大對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冰刀等裝備的研發(fā)投入,提升了冰雪運動裝備的自主研發(fā)和供給能力,,促進了冰雪運動普及和冰雪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有力支撐“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另一方面,,推動5G,、氫能出行、智能車聯(lián)網(wǎng),、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在冬奧會中的示范應用,,帶動5G通信、綠色出行,、零排供能等產業(yè)發(fā)展,。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