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命氣道”!湘雅二醫(yī)院破世界難題救治超長氣管腫瘤患者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趙麗萍 實習生 左心怡)超長氣管切除與重建是胸外科未解決的世界級難題。今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對外宣布:全球首例碳C環(huán)外懸生物人工氣管臨床移植獲得成功,,此次手術既是一次醫(yī)學難題的挑戰(zhàn),更是人工氣管重建的一次歷史性突破,,讓氣管外科超長切除不再是夢想,。
2020年4月16日,該院胸外科喻風雷教授團隊,,為一名氣管腫瘤病人切除了一根長達8.6厘米長病變的氣管,,并用人工氣管原位替換重建了病人的氣道。術后患者康復順利,,擬于近期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正常成年人的氣管全長一般為10至13厘米左右,,超長氣管切除的難度在于切除的氣管達到總長度的40%,,要縫合很困難,所以我們需要架個橋,,而這個橋就相當于氣管的一個生命通道,,以前一直沒有很好的人工材料來替代?!庇黠L雷教授介紹,,一般氣管切除的安全長度小于5厘米,手術切除后氣管可以直接端對端吻合,。5厘米以上的超長氣管切除與重建術后由于張力過大極易發(fā)生術后吻合口瘺導致手術失敗,。此外,人工氣管的最大的難點就是結構,,具備良好生物組織相容性,、良好的彈性、氣密性,、抗菌性的人工氣管替代材料一直是醫(yī)學生物組織工程學的研究重點,,一直以來尚無成熟的人工氣管替代物可供臨床使用。
據(jù)介紹,,此次手術的患者王先生57歲,,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干咳,偶有痰中帶血絲,,未引起重視,。此后癥狀逐漸加重,出現(xiàn)嚴重刺激性咳嗽和活動后呼吸困難,。2019年12月,,他在當?shù)蒯t(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巨大氣管腫物,阻塞氣管管腔達到80%,,在當?shù)蒯t(yī)院支氣管鏡下活檢證實為腺樣囊性癌,。氣管腺樣囊性癌是一種起病隱匿,、較為少見的惡性腫瘤,此類腫瘤對放療及化療均不敏感,,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
2020年4月16日,喻風雷團隊順利為王先生切除長度達8.6厘米的氣管,,將腫瘤徹底地切除,,上下切緣病理結果均為陰性。術后,,王先生生命體征平穩(wěn),,恢復順利,術后第一天就能自主咳嗽排痰,、自行進食,,術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動。
據(jù)悉,,為攻克這一難關,,喻風雷團隊自2000年起就不斷開展相關的基礎及動物研究,不斷探索人工氣管重建的新材料,、新方法,。2006年“新型復合人工氣管研制及評估體系研究”獲得國家863計劃立項研究,并于2009年通過成果鑒定結題,。相關的研究持續(xù)獲得多項省部級重點課題,,隨后多項醫(yī)療新技術在湘雅二醫(yī)院胸外科開展,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此次,,湘雅二醫(yī)院委托教育部認定的綜合類科技查新單位——中南大學科技查新站對此手術成果進行了科技查新。該查新站經(jīng)檢索國內外數(shù)據(jù)庫相關文獻100余篇,,綜合分析相關文獻,,證實國內外尚未見探討碳纖維C形外支架聯(lián)合牛心包制備復合人工氣管重建植入的研究文獻報道,,該院施行的該例手術為全球首例,。
“如果我們不能為他實施此次手術,患者只能進行放療及化療的治療,?!庇黠L雷教授表示,由于王先生的氣管腫瘤較大且長,,當?shù)蒯t(yī)院僅能在內鏡下行腫塊部分電切活檢,,以緩解部分癥狀并延長生存時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超長氣管切除與重建這一世界性難題,,喻風雷教授團隊提出采用碳C環(huán)外懸牛心包生物人工氣管這一醫(yī)療新技術,。
據(jù)介紹,牛心包是牛心臟外面的一層包膜,,膜與心臟間有潛在的腔,,其中含有潤滑液。此方案利用已去除免疫活性,、組織相容性良好且韌性,、強度較高能抵抗張力的成熟商品化的牛心包制作密閉的氣管壁,再利用C形碳纖維環(huán)模擬氣管軟骨環(huán),,對牛心包管壁形成懸吊支撐作用,,充分利用了仿生學設計思路,能最大程度上替代氣管軟骨的支撐作用,。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