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最好的時光
龐潔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p>
“蒹葭”二字,讀出來唇齒間便能感覺到音符跳動的魅力,。讀 《詩經(jīng)·秦風·蒹葭》,,仿佛一幅中國的山水畫呈現(xiàn)眼前:蒼郁茂盛的蘆葦在深秋的風中搖曳著冷寂與思念,晶瑩的露珠凝結(jié)成白霜,,而“我”思慕的那個人啊,,正在河水的那一端……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遙不可及,,“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只是一個人面對浩渺無邊的蘆葦叢而寄托的滿腔的情愫,。
詩中景物如蒹葭等是靜態(tài)描寫,,詩人忽上忽下地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xiàn)等又是動態(tài)描寫,。這樣動靜結(jié)合,,鏗鏘優(yōu)美,使詩歌本身就具有一種音樂的意境,。王國維《人間詞話》對此首評價頗高:“《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樹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p>
《詩經(jīng)》的總體風貌是自由與開放的吟唱,特別是《國風》,,率真與熾烈的情感表達,,那是人類無拘無束的童年,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還沒有學會矯飾的青春期,?!洞笱拧泛汀俄灐穭t愈來愈趨向于秩序和規(guī)范,主題較多轉(zhuǎn)向社會政治和道德層面,,廟堂氣加重,,文辭明顯有了書面感,意境的開闊性和語言的多義性音樂性卻明顯減弱,。誠然《詩經(jīng)》在中國文化史上禮樂教化功能的綜合體現(xiàn)毋庸置疑,,但其之所以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更因其“風雅”,,它展現(xiàn)的是生命百態(tài),、生活瑣碎,,世間萬事萬物皆可入詩,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因其天然的詩心和遠古的詩意,,所以才能與今天人們的情感對接。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里曾說道:“如果中國有宏偉的史詩,,好到可比《希臘史詩》,,但不能有中國的305首古代抒情詩。怎么選擇呢,?我寧可要那305首《詩經(jīng)》抒情詩,。”深以為然,。
《蒹葭》雖保存在《秦風》里,,但似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意境很美很夢幻,,但細品會發(fā)覺,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說什么,。講的是愛情,?理想?還是別的什么非常美好卻難以企及的東西,?也不清楚究竟是寫一場夢境,,還是純粹的幻覺?一首詩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未說出的部分,,《蒹葭》無疑做到了,,人們只能用心領(lǐng)會,這首詩幾乎開了“朦朧詩”的先河,。
這首詩的情緒表面波瀾不驚,,實則暗涌激進。先看“白露為霜”,、“白露未晞”和“白露未已”,。“白露為霜”是太陽還沒出來,,蘆葦上結(jié)滿了白霜,;“白露未晞”是太陽剛剛升起,嚴霜開始化為露珠,;“白露未已”是太陽漸漸高抬,,露水不停向下滴瀝。時間在不斷前進,。還有“道阻且長”,、“道阻且躋”和“道阻且右”,,從路途的遠,到路途的險,,再到路途的不可辨,,難度在不斷加大。所以這三章是層層推進的,,并不是簡單的重復,,如同獨自面對的人生歷程。
在這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看似是“興”,其實更靠近“賦”,。賦,,就是平鋪直敘,客觀描寫相關(guān)的情景或事件,。在本詩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后面的事件發(fā)生的場景,,是一體的,,所以是賦,而不是興,。興與賦,,有“隔”與“不隔”的區(qū)別。當然,,“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除了狀物寫景外,還渲染了氣氛,,烘托了詩中人物的情感,,屬于“寓情于景”。此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疊字的多次使用,,有“蒼蒼”、“凄凄”,、“采采”,,增添了文字的音樂美,提高表現(xiàn)力,,喚起更多的詩意,,讓人仿佛看到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在電影《最好的時光》中,,侯孝賢表達“最好的時光(或最好的電影時光)是哪一段并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后,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p>
所謂最好的時光,,永無可能對等公平,只在每個人心中最隱秘的地帶,?;蛟S,連自身也無從知道何時何地是最好的時光,。但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難以完滿的舊夢總?cè)菀罪@得更好。就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像侯孝賢拍臺灣舊夢。那些未完成的時光之詩,,最終的啟示都是教人如何在蒼穹中自處,,“伊人”是這蒼茫塵世間的燈塔,即便發(fā)出的只是微光,,卻總能讓人有勇氣獨自面對無窮。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