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評論員丨力量生長
長沙晚報評論員
5月24日上午,,長沙,雨過天晴,。我們向袁隆平先生道別,。 一人離去,萬民相送,。
鏡頭記錄下了令人震撼的畫面:相距市中心二十公里的長沙明陽山殯儀館,,數(shù)以十萬計的人們涌向這里。他們中有老人、有小孩,,有快遞小哥,、有的士司機,也有從天南海北趕過來的人,。人們手舉鮮花,、默然肅立、低聲啜泣,,只為給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送最后一程,。
如此浩大的場面,如此動人的情景,,只為悼念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極為罕見。
1727年3月,,牛頓去世,。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出殯之日,,成千上萬的普通市民涌向街頭為他送行,。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目睹了這一場景感慨萬千,他寫道:“這便是英國人民對于才能的尊敬,?!?/p>
尊重知識之日,就是一個民族覺醒的肇始,;崇尚科學之時,,就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開端。
比牛頓早一個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了一句至今仍然被廣泛引用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此后,這個國家開始了文藝復興,、產(chǎn)生了近代科學,、興起了工業(yè)革命,涌現(xiàn)了牛頓,、瓦特,、法拉第、麥克斯韋,、達爾文等科學巨人,,跨入世界列強之列。一部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知識創(chuàng)造世界,、科學改變世界的進化史,。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計算機時代,我們對人類社會的分期,,常常是以標志性的科技工具來劃分的,。科學每跨進一步,,社會便前進一步,。是科學使人類獲得了十倍、百倍,、千倍于自身的力量,,從茹毛飲血進入信息時代。
英國詩人蒲柏曾寫道:“自然及其規(guī)律在黑暗中隱藏,,上帝說讓牛頓去吧,于是一切豁然開朗,?!庇腥朔g成“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無獨有偶,,宋代的朱熹則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鼻罢呤菍茖W的禮贊,后者卻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重文輕理問題的一個側(cè)面,。
曾經(jīng)閃爍著科學智慧之光的墨家,,卻悄然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茖W基因的缺失,,使中華民族漸漸從文明的巔峰跌落。當然,,這一切早已成為過去,。20世紀之初的新文化運動,打出了“科學與民主”的旗號,,按下了中華民族的覺醒鍵,。“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毙轮袊闪⒑螅藻X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為代表的人民科學家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青蒿素,、合成胰島素等震驚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使中國得以真正成為世界大國,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響亮、最深入人心的口號之一,。它對中國未來的影響,,或許只有培根那句“知識就是力量”對英國的影響才能相提并論。
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召開院士大會,科學精英齊聚北京,。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盛世危言,,振聾發(fā)聵,。一部大國博弈、大國興衰史,,就是一部科技比拼,、人才競爭的歷史,,一部世界科技中心轉(zhuǎn)移的歷史。據(jù)學者研究,,中世紀以來,,世界歷史上先后發(fā)生了五次科技中心的轉(zhuǎn)移。分別是16世紀的意大利,、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和20世紀的美國,。顯而易見,,科技中心的轉(zhuǎn)移,往往伴隨的也是世界強國的更替,。
作為當前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我國的科技事業(yè)正在快速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顯著提升,。專利申請量居世界首位,,科研經(jīng)費投入、科技論文總量均居世界第二,。我們已經(jīng)走到進軍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科技中心的歷史路口。
在長沙,,我們更感受到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磅礴偉力,。超級雜交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軌道交通,堪稱三張領跑世界的名片,?!叭北澈螅加兄粋€共同的名字——湖南創(chuàng)造,。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勉勵湖南著力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何為“三高”?就是要“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y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內(nèi)陸地區(qū)改革開放的高地?!焙沃^“四新”,?就是“在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展現(xiàn)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和長江經(jīng)濟帶發(fā)展中彰顯新?lián)?,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顯而易見,,“三高四新”的關鍵詞就是“科技創(chuàng)新”,,就是要提升“核心競爭力”。
連日來,,在長沙民眾自發(fā)悼念袁隆平先生的浪潮中,,我們聽到贊譽袁老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國士”“英雄”“脊梁”;眾多的留言中,,對科學的崇尚,、對科學家的敬仰溢于言表。
巨星雖已隕落,,但偉大的種子卻正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fā)芽,。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傳承袁隆平先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偉大精神,,立足崗位講奉獻,、擔當作為當先鋒,為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當知識成為一個民族競相追逐的財富,,這個民族就會煥發(fā)出蓬勃生機,;當科學成為一個國家的時尚,這個國家就會生發(fā)出排山倒海般的磅礴力量,。這就是長沙精神,!這就是中國力量!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