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人中的這個病,其中59%直到死亡都未確診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23日訊(通訊員 封文軍)“醫(yī)生快來搶救,,56床不行了,!”護士大聲呼喊著,,醫(yī)生飛奔而去,,患者老張癱坐在衛(wèi)生間,,呼吸極度困難,,面部紫紺,,張口抬肩、大汗淋漓,,醫(yī)護人員立即將患者抬到病床上,,高流量吸氧,考慮其突發(fā)呼吸困難,,且在上廁所過程中發(fā)生,,高度考慮肺栓塞,立即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療,,呼吸困難有所緩解,,立即護送患者到CT室做肺動脈CT血管造影技術(CTPA)檢查,證實為大面積肺栓塞,,啟動溶栓治療,,患者方轉危為安。這是近日發(fā)生在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結核病診療中心的真實的一幕,。
該院結核病診療中心主任醫(yī)師李春香介紹,,肺栓塞美國每年發(fā)病約60萬,其中約10%在1小時內死亡,,余下的仍有三分之一死亡,,占人口死因第三位,。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創(chuàng)傷、長期臥床,、靜脈曲張,、靜脈插管、盆腔和髖部手術,、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肥胖,、糖尿病,、避孕藥、腫瘤等導致凝血機制亢進,,誘發(fā)靜脈血栓形成,。
老張是老年肺結核患者,平時能自由活動,,沒有長期臥床,、腫瘤、手術等高危因素,,為什么會發(fā)生肺栓塞呢,?據長沙市中心醫(yī)院統(tǒng)計,該院肺結核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發(fā)病率為3.89‰,,高于2008年全國60家大型醫(yī)院統(tǒng)計的住院患者肺栓塞的比例1.45‰,。研究表明,肺結核干酪組織內死亡細胞的裂解產物及組織碎屑,,可活化血凝系統(tǒng)引起栓塞和組織缺血性損傷,。血管壁的損傷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釋放某些趨化物質如補體,、血漿酶原激活劑等,,進一步促使凝血和血栓形成;其次結核慢性感染及低氧血癥也可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血管內皮細胞損害,,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導致凝血物質的增加,引起全血黏滯性增高,,形成高凝狀態(tài),。
由于肺栓塞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見癥狀為呼吸困難及氣促,、咳嗽,、胸悶、胸痛、咯血,,嚴重的出現暈厥,,約10%出現休克,嚴重的猝死,。在歐盟6個主要國家大于34萬患者突發(fā)致死性肺栓塞,,其中59%直到死亡都未確診肺栓塞,所以它就像沉默的殺手,。
肺結核合并肺栓塞,由于結核病癥狀的掩蓋,,肺栓塞的癥狀體征,、心電圖、肺部X片及CT檢查均無特異性,,若醫(yī)生對肺栓塞的認識不足,,更容易導致肺栓塞診斷漏診或延誤診斷。對于肺結核有高危因素,,尤其是多個高危因素的患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或休克,或伴有單側或雙側不對稱性腫脹,、疼痛則提示肺栓塞可能,,應及時行肺動脈CT血管造影檢查。及早發(fā)現后抗凝和溶栓治療可減少死亡風險,。
肺栓塞栓子的來源主要是下肢深靜脈,,故預防肺栓塞主要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預防,包括VTE的風險評估和預防措施兩部分,。國內外的研究數據顯示,,內外科40%~60%住院患者存在VTE的風險。內科VTE的風險評估多采用Padua評分,,總分≥4分為高危,,<4分為低危患者,。
預防措施為健康教育,、藥物和機械預防。健康教育包括肺栓塞的危害認識,,避免長期臥床,,手術及創(chuàng)傷后能盡早下床運動和避免脫水。藥物預防主要為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癸鈉,、利伐沙班等。機械預防包括下肢靜脈曲張者穿彈力襪,,臥床時應用間歇充氣加壓泵,。總之,,只要醫(yī)患加強認識,,積極預防,肺栓塞的死亡率可以明顯降低,。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