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5個小時 重復擰蓋1400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金浪 楊英桃)隨著疫情反彈,,根據(jù)省、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指示精神,,長沙連續(xù)開展擴面核酸篩查,。一份份核酸檢測報告,牽動著千千萬萬百姓的心,,每份報告的背后都有著核酸檢測檢驗人的辛勞與汗水,。今日,記者來到長沙市中醫(yī)院(長沙市第八醫(yī)院)檢驗科,,走近這群距病毒最近的“幕后英雄”,。
長沙市中醫(yī)院(長沙市第八醫(yī)院)檢驗科承擔著住院患者及陪護,、醫(yī)院職工以及來醫(yī)院愿檢盡檢人員、黃碼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近段時間日均檢測量4000余份,。
對于愿檢盡檢的市民來說,前往采樣點完成信息登記和采樣,,就可以回家等待核酸檢測報告,。“完成信息登記和采樣,,僅僅是核酸檢測的前奏,。對于我們來說,從標本抵達檢驗科,,真正的‘戰(zhàn)斗’才打響,。”檢驗科主任葉春枚說,。
每一份標本都需要經(jīng)過試劑準備,、標本接收、信息錄入,、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判讀,、檢測后的清消工作,、垃圾處置、各種表格登記等十幾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大部分的步驟需要手工完成,。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核酸檢測的核心技術。PCR反應在一塊96孔板上實現(xiàn),,PCR組長禹露和同事們端坐在生物安全柜前,,先把92份檢測樣本依次放置在板上,,再將它們各自的標簽信息掃描進后臺。正式進入檢測后的第一步工作叫“加樣”,。檢驗人員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一管一管地擰開樣本的螺旋蓋,,手工吸取后加入核酸提取板孔中,再擰緊螺旋蓋,,將樣本放回原處,,目的是要讓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顯現(xiàn)出來。
檢驗人員的手如同機械臂一樣運轉(zhuǎn):開蓋,、加樣,、旋蓋、放回,,絲毫不能出錯,。一天下來每人要做近700份樣本的加樣工作,意味著要單手重復近1400次擰蓋的動作,。葉春枚說,,為了保障安全,每個檢驗人員都需要佩戴雙層手套,。即便是這樣,,發(fā)力的拇指和食指還是可能蹭破。檢驗人員有時還會在手指上裹一層創(chuàng)可貼,。
“完成加樣后,,核酸檢測將依次進入提取、點樣,、擴增的步驟,。其中,除點樣外,,其他可以依靠機器來輔助操作。每做完一板92份核酸檢測,,需要近4個小時的時間,。”葉春枚告訴記者,,自3月16日起,,醫(yī)院的核酸樣本激增。檢驗科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實行重點崗位流水線作業(yè),,人員分批次輪番循環(huán),儀器不停,,保證核酸檢測的時限,。
14時,,禹露走出PCR實驗室,腰背,、脖子的酸痛陣陣襲來,。連續(xù)6個小時坐在生物安全柜前專注地操作,直到卸下一身的防護裝備,,才感覺到渾身的疲倦和不適,。
抓緊時間吃過午飯,禹露將輪崗到稍微輕松的標本室,,接手標本編號等工作,,晚上還要繼續(xù)回到PCR實驗室加班。
這段時間禹露幾乎每天上班超過15個小時,?!巴聜兌家粯樱M管辛苦,,每天看著一個個‘陰性’的檢驗結果,,回家路上,我們的心里感到無比踏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禹露笑著說,。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