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良師莫應豐
■彭楚強
第一次見到莫應豐老師,,是在湘春路當年長沙工人文化宮院內(nèi)《長沙文藝》編輯部三樓的走廊上。
那是1973年的夏天,,當時,,由長沙市文化局牽頭,組織部分工農(nóng)兵作者創(chuàng)作一批詩歌,、散文,,并擬定出版詩集《韶山頌》和散文集《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這副重擔當然地落在了時任長沙群眾文藝工作室創(chuàng)作組組長莫應豐老師的肩上。于是,,我們這一批剛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點作品的作者都匯集到莫應豐老師的麾下,準備開展一場文學創(chuàng)作之旅,。
7月下旬,,長沙各學校已放暑假,我們一群人提著簡單的行李,,扛著草席,,來到長沙城南妙高峰下湖南第一師范報到,文學創(chuàng)作組就設在這里,。第一師范是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整座建筑中西合璧,莊重典雅,,學校內(nèi)幽深寧靜,。我們把課桌拼在教室中央,形成一塊長條形區(qū)域,。既可寫作,,又可開會,晚上鋪上草席也能酣然入睡,。開始的十幾天是創(chuàng)作前期的采風,,長沙周邊紅色景點很多,我們出入景點,,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進圖書館查資料,傍晚時分紛紛回到創(chuàng)作組,,天南海北閑聊各自一天的收獲,。創(chuàng)作組成員肖建國來自長沙卷煙廠。當時,,我們經(jīng)濟都不寬裕,,他隔三差五回到廠里,用黃書包帶來從流水線上檢出的不合格的零散香煙,,晚上我們在教室里吞云吐霧,。漸漸地我們和莫應豐老師熟絡起來,這才知道:莫應豐老師來自湖南益陽桃江,,中學畢業(yè)后帶著父親給他的十元錢來長沙闖世界,。偶然的機會他看了廣州部隊文工團的演出,考進了武漢音樂學院,,畢業(yè)后莫應豐如愿以償進入廣州空軍文工團……
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清水塘的陳列館,。陳列柜中擺放著大革命時期岳北農(nóng)工會用過的長矛、土槍,。突然,,一面銅鑼引起我的注意,可能是年代久遠,,鑼面上已失去黃色的光澤,。我久久注視銅鑼,仿佛聽見鑼聲,、人聲排山倒海而來。頓時,,靈感涌動,,茅塞頓開,一串串詩句在腦海中蹦出:“銅鑼,,穿過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今天,你仿佛還在吶喊高歌,,我久久凝望著你呵,,怎能不把往昔的戰(zhàn)斗思索……”我在清水塘陳列館外的長廊上徘徊,口中吟誦著一句句蹦出來的詩句,,一首詩歌《銅鑼》一氣呵成,。晚上,在例行采訪匯報中,,我抑揚頓挫朗誦這篇詩歌,,莫應豐老師吐著煙圈專注地聽著。朗誦結(jié)束,,教室里一片歡呼,,莫應豐老師也脫口而出:好詩!然后憨笑著望著我,。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在教室黑板上凃鴉。賀夢凡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上一個個斗大的字:一聲銅鑼響遍三湘四水,。在一片贊揚聲中,,我也開始飄然起來。
這一切,,莫應豐老師都看在眼里,。一天晚上,他一改常態(tài)把我們召集在一起,,表情嚴肅地念了兩句俗語: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他說生的女兒取名一定把這層意思取進去,莫學蘆葦莫學竹,。講到最后,,他語重心長告誡我們:做人要老實,做學問要扎實,。這一夜,,我輾轉(zhuǎn)難眠,清晨起床洗漱時,,我發(fā)現(xiàn)隔壁老師房間里燈光徹夜未滅,。
轉(zhuǎn)眼到了中秋節(jié),當時我家住在妙高峰對面的燕子嶺,,為盡地主之誼,,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款待創(chuàng)作組的朋友。晚飯從六點鐘開始,,我們抽著劣質(zhì)的煙,,喝著烈性的酒,天南海北閑聊,。席間,,我們才發(fā)現(xiàn)莫應豐老師喝酒如此的豪爽,也如此健談,。也就在這天晚上,,我們第一次聽到老師講述剛剛脫稿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兵闖大山》。到了晚上十點鐘,,我們意猶未盡,。坐在燕子嶺麻石筑成的高臺上,遠處南門口仍燈火輝煌,。一聲吆喝,,我們一行人翻遍身上所有口袋,才湊齊三元六毛五分錢的“散碎銀兩”,,借著酒興,,踏著月光,我們大步流星奔向黃興路紅梅冷飲店,。
10月中旬,,到了詩集定稿的最后日子。有消息從河西傳來,,拙作《銅鑼》在定稿會上有爭議,。瞬時,我放松的神經(jīng)頓時緊繃起來,。一天上午,,莫應豐老師帶著我從河東趕到河西岳麓山楓林賓館,。登階而上,我們很快走到一棟位于樹林深處的樓房前,。走進房間,,靠南、靠西的兩張床上,,放著兩張矮矮的榻榻米,,榻榻米前盤腿端坐著名震湖南文壇的四位大師級人物:未央、李啟賢,、賀振揚,、文哲安老師。見我們到來,,文哲安老師立刻在堆在房間中央待定的稿件中翻出我那篇詩歌的原稿,。原稿的首頁上扣著一張打印的簽發(fā)單。在倒數(shù)第二欄中有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位姓黎的副社長簽署的意見:此詩立意清新,,構(gòu)思精巧,同意擬用,。即刻,,這篇即將被槍斃的稿件,很快就擺到了詩壇泰斗未央老師面前,。我誠惶誠恐站在房間中央,,忽然,一只手伸過來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側(cè)轉(zhuǎn)頭去,,發(fā)現(xiàn)莫應豐老師站在我的身邊。那神態(tài)就像一頭牛護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牛犢,。很快,,未央老師看完整篇稿件,提筆在最后一句稍做修改,,即刻在意見的最后一欄,,大筆一揮,一切塵埃落定,。
四十五年時光很快過去了,,莫應豐老師早已作古。四十五年過去了,,他用五十一年人生,,四百多萬字的鴻篇巨制,向世人詮釋:什么是勤奮,、務實,,什么是正直,、愛護。四十五年過去了,,老師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