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
父親去世后,,母親在老屋獨自生活了20年,一日三餐之外嬉牌種菜,,吃藥打針,,兼顧人情南北,,面面俱到。老屋后面有一小片菜園,,是父親生前開辟出來的。母親接手打理,,園子從未荒過,,時令小菜,,四季瓜果,,有序輪作,,依時出品。每到逢年過節(jié)要外出,,到兒子家里住幾天,,她總惦記那一園子菜:蘿卜要拔了,,再不拔會空心,蘿卜空了心就跟嚼棉花一樣難吃,。土豆要種了,再不種沒產(chǎn)量,種了也白種,,那東西又不作興吃苗……她這么神念默念,急著要回家種菜,,而且句句在理,誰也攔不住,。每逢月底,我會回去看她,,臨行前先撥電話報告一聲,要她不要出門,。母親那頭放下電話,就往菜園里去擇菜,。一個皺巴巴的塑料袋是母親購物后收藏的,現(xiàn)在裝著母親擇的鮮菜:刀豆辣椒,,蘿卜白菜,。有一次,我捎上母親給的一袋子菜返回,,路上碰到一青年美術(shù)老師,,他笑著要看我媽媽種的菜,我張開塑料袋,,他贊道:“紅辣椒,,綠刀豆,,圓茄子,條白菜……一袋子形形色色,,放在桌上是菜,置在案上就是靜物,,可以入畫哩!”嗯,,一個人如果活得足夠長壽了,她的生活該是簡約、斑斕的吧,,否則如何打發(fā)這悠長的時光呢。
除了種菜,,母親另一大愛好是玩點小麻將。有人想拉她下水,,先直夸她:“你幾個崽,,還玩不起五塊的麻將么,?”母親直搖頭,立場很堅定,,臉色卻羞澀起來。老太太牌風(fēng)好,,不賴賬,,不抱怨,很多比她年輕的牌友做不到這一點,。打法上不卷,,不扣閑張,一手牌有將有門子,,可吃可碰,允文允武,,便覺安然,。輸贏且不算計,,收場時再盤點。然而,,從來酒是越喝越多,錢是越玩越少,,哪一次玩牌輸贏對得上數(shù)呢。那不管它了,,收工,,明天再見。每次回去我會向她打聽最近手氣如何,,作為一個話題,母親從不回避輸贏實況,,多數(shù)時候有輸有贏吧,。偶爾聽到最近有半個月沒出門了,那是真“受傷”了,,要么牌不稱手,,要么人不合適,只好待在家里歇憩,。這時她會主動提出:“看看我的菜園不,?”那是當(dāng)然,。我去開后門,,呈現(xiàn)眼前的勃勃生機(jī)是近半個月來澆水、松土,、施肥,精心料理的成績,。似乎只有種菜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種菜——用在母親身上是切實的,。
為了健康生活,,母親訂閱了一份科學(xué)生活類雜志,。活學(xué)活用,,邊學(xué)邊用,,也傳教給兒子們。比方,,早上起床后房間要開窗通風(fēng),;吃飯要細(xì)嚼慢咽,可以生成葡萄糖,;保持午睡的好習(xí)慣等等,。不過,到了老年,,母親身患高血壓、糖尿病,,一些堅持?jǐn)?shù)十年的習(xí)慣又悄悄作了調(diào)整。吃飯由細(xì)嚼慢咽改為囫圇吞棗,,不能讓糧食在口腔內(nèi)就轉(zhuǎn)換為葡萄糖。午睡改成了睡“回籠覺”,,因為中午有牌友邀集活動。只有因時制宜,,哪有什么一成不變的真理呢。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這全憑母親自己操作。我女兒六七歲時看到奶奶給自己打針,,覺得不可思議。糖尿病要忌口,,含糖量高的食品不能吃,,母親也頗注意,但并不嚴(yán)格遵辦,。酒席上有紅燒肉,,加了白糖,甜的,。我嘗過后,,告訴她不能吃。她說,,你夾一塊給我啰,。上來一盤西瓜,甜的,。她說,,你拿兩片給我啰。我說你不能吃,。她側(cè)過身,,很有把握地說:“這些東西不是天天吃,,不是天天有吃!吃一點沒事,。脾胃功能要激活,需要接受刺激,,要不會產(chǎn)生藥物依賴?!闭f得多有理,!不得不讓她吃。
母親走了,,我是十分傷感的,。母親在世時,我們偶有激烈的爭吵,,我竟不能說服她,。她的離世讓我驀然覺得自己的思想淪為一片廢墟……我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紀(jì)念母親,那么,,就讓我從母親那里汲取一些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