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至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在此期間,,習近平主席在《秘魯人報》發(fā)表題為《讓中秘友好之船揚帆遠航》的署名文章,,文章引用源自中華文化和拉美文化的經典名言與諺語佳句,,闡釋中拉傳統(tǒng)友好、亞太合作共贏之道,。同時,,《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三季(西班牙語版)在秘魯多家主流媒體播出,引發(fā)秘魯各界廣泛關注,。本報邀請長沙理工大學張可榮教授就這些引語略作解讀,,以便讀者加深理解。
原文:中國人歷來講究“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印加人倡導“莫偷盜、莫撒謊,、莫懶惰”,。秘魯思想家馬里亞特吉曾講,“在精神和物質上,,中國比歐洲更接近我們,。我們人民的心理更像亞洲人而不是西方人”。這就是華人移民175年來同秘魯人民血脈相融,、不可分割的“文明密碼”,。
專家解讀
張可榮:“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出自北宋蘇東坡的《上初即位論治道·二首》,,即《道德》《刑政》兩篇。在《道德》篇中,,蘇東坡開宗明義:“人君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守此二言,,終身不易,,堯舜之主也?!币饧淳鯌摪选爸琳\”“至仁”作為自身的道德規(guī)范,,并終身持守,這樣就能成為像堯舜那樣的圣君明主,。蘇東坡推崇的“誠信”“仁愛”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理念范疇。關于“誠信”,,《管子》說:“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中庸》認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北彼未笕逯芏仡U強調:“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薄叭蕫邸彼枷雱t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理念,,主張以“愛人”為根本,力倡恭信,、忠恕,、孝悌等,其意涵極為豐富,,涉及德性修養(yǎng)、人道關懷,、社會教化,、天下安定各個方面,與西方“博愛”觀有相近意義,,但不能畫等號,。
2016年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國會的演講中引用了蘇東坡的這句名言,,此次重訪秘魯再次引用,,并與印加人倡導的“莫偷盜、莫撒謊,、莫懶惰”的處世箴言相提并論,。在論述中拉關系時,習近平主席提及秘魯思想家馬里亞特吉(1894—1930),。馬里亞特吉是秘魯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秘魯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拉美杰出的共產主義運動領袖,。上述引言表明,,中華文明和美洲文明都有守誠信、講仁義的文化傳統(tǒng),,構成雙方互學互鑒,、互利合作的“文明密碼”。同時表明,,中華文明和美洲文明在許多方面相互契合,。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指出的,“中外考古學界認為,中華文明和美洲文明實際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產物,。文明的智慧讓我們理念相近、心靈相通”,。馬里亞特吉的觀點更帶感情色彩:“在精神和物質上,,中國比歐洲更接近我們。我們人民的心理更像亞洲人而不是西方人,?!鄙鲜鲆灾荚趶娬{,中國和秘魯兩國根植于古老文明智慧的友好情誼,,已經在遙相輝映的歷史交往和互利共贏的當代合作中得到彰顯,,一定能夠在應對時代挑戰(zhàn)中不斷傳承弘揚、結出更多碩果,。